未到期的租賃合同
記者了解,富澳地產董事長戴志云,別名戴斌,浙江奉化人,該苗圃耗盡他的投資和管理心血。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西南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之時,戴便單槍匹馬來到云南投資創業,并于1992年8月29日注冊成立昆明市官渡區綠化公司,投資建立苗圃基地,主要經營花卉和苗木的種植與銷售。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苗圃基地現育有逾38萬株苗木,共180多個品種,其中有澳洲蘇鐵、日本紅楓、銀杏等50多個名貴樹種。苗木的銷售覆蓋了云南全省,甚至周邊的貴州、四川等部分地區也有其客戶。富澳地產也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去年6月,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富澳地產方面手足無措。
當月,官渡區政府向公司發出邀約。由矣六街道辦事處城中村項目改造指揮部塔密分部的指揮長組織了這次談判,當時還邀約了拆遷公司、律師團。“當時參會還有所謂的造價公司的人員,共同參與拆遷補償的談判。”富澳地產地產金融部總經理劉秦川回憶說。
這是富澳地產與政府部門的第一次會談。當時,指揮部提出拆除基地苗木,并出示了一份地方性政策文件。“但是補償的標準參照的是拆房屋的標準,而沒有考慮到苗木的特殊性。因為苗木是有生命和成長周期的,無論是規模還是單價計數也好,都不能等同于固定資產拆遷,所以當時分歧很大。”
在那次會談上,指揮部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土地置換,將基地遷移到其他地方,甚至還提出了具體的地塊,但是只補償搬遷費用;第二種,即把基地苗木一次性買斷。
劉秦川認為,這兩種方案都難以讓人接受。“在未來,公司不只想做苗木業務,而是會結合項目進行整體規劃,或會進行商業地產的開發。而到底是獨立開發還是聯合開發,公司會有戰略性的考慮。”劉秦川告訴記者,“但是,他們的介入把我們的規劃打亂了。”
而第二種方案,劉秦川覺得則更為武斷,“他們請了技術人員按照市場價格進行預估。但是,我們整體的規模效應,包括如果苗木還具有20年的成長期限。買斷的話,那是按現在的市值,還是按照將來的苗木價格來計算呢?”富澳地產方面認為對方只是簡單粗糙考慮到現在苗木的市值,完全忽略考慮以后的收益。
“政府部門說是買斷,但沒說價格,讓公司來提。但是公司根本就沒有這個傾向性,我壓根不愿意賣,你還讓我提?!當時公司認為雙方是在兩個軌道上,根本沒有結合點。”最后,雙方不歡而散,未達成任何協議。2010年3月,雙方又進行了第二次談判,仍然矛盾明顯。
誰知在4月9日,在富澳地產事先完全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官渡區政府及矣六街道辦事處雇傭了兩三百名工人和數輛挖掘機,不顧阻攔強行進入2號苗圃,開始對苗木進行移栽。
記者在6月5日聯系到官渡區區長劉毓新,詢問政府是否與富澳地產達成了移栽苗木的相關協議。劉毓新未回答記者的提問,只是說:“它(富澳地產)是租用的土地啊。”
劉秦川解釋說:“土地確實是從官渡區下轄的廣衛村、子君村等集體村小組租賃過來。可我們土地租賃合同還有17年才到期。”
據云南維耀國土測繪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測繪技術報告書顯示,基地基本呈環形,將其間的廣聯飼料廠三面圍住,共有7個苗圃,基地總面積共214.27畝(約合142848平方米)。
記者查看了當時簽訂的相關租賃合同。合同顯示,綠化公司在1995年6月與矣六鄉子君辦事處農業二社就22畝的土地達成租賃協議,使用期限為30年,從當年10月至2025年;又在兩年后,綠化公司與子君辦事處對21畝的土地達成協議,使用期限為33年,2030年12月到期。
僅就這兩塊土地而言,富澳地產仍分別還有14年和19年的租賃期。
4億補償差價爭議
4月9日的那次強行移栽行動,官渡區政府是以擴建橫穿基地的老昆洛路的名義進入的。而富澳地產方面表示,事實并非如此,“不是作為著眼于公共利益的道路擴建,而是作為螺螄灣國際商貿城的配套設施”。
螺螄灣國際商貿城面臨的緊迫交通問題便是,每天上十萬的人流量和老昆洛路擁堵、多坑塘之間的矛盾。如此看來,老昆洛路的改造確與螺螄灣有著直接關聯。
面對數百人的強行進入基地,富澳地產方面毫無任何心理準備。“對方的說辭是請了公證,認為手續是完善的,不叫拆遷,但是我們認為就是拆遷。”劉秦川如是說。
4月12日,劉秦川受公司“文明維權”的指示帶領公司工作人員前往基地拍照取證。劉秦川說:“當時目的不是去對抗,只是希望能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的時候,這些能夠作為證據。”
從4月9日至4月26日,施工隊將總面積50畝的2號苗圃中的40畝的苗木挖空,搬至數百米之遠的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三期工程工地上。
4月26日,政府方面停止了單方面行動,轉而又向富澳地產發出約談邀請。事態稍有緩和。5月6日,雙方在官渡區世紀金源[簡介 最新動態]大酒店16號會議廳再次進行談判。官渡區區長劉毓新、常務副區長劉利升、常委李軍坡和戴志云、劉秦川代表雙方出席。談判維持了近三個小時。
區政府提出為了老昆洛路的改建順利進行,盡管2號苗圃不能達成實質協議,但是仍然希望能修路,并希望能夠先行架設有線網絡穿過基地。戴志云考慮到公共設施建設的緣故,對區政府的要求表示同意。而兩天后,令人吃驚的是,區政府直接將變壓器落地,真實目的仍然是為了配套螺螄灣國際商貿城。
事情的發展并未因此停止,之前緩和的事態也進一步惡化。5月22日上午,大批農民再次進入了2號苗圃基地進行苗木移栽。數十名行政執法人員也參與其中,將正在修建苗木枝丫的工人趕出基地。“對方沒有出示任何手續,只說是中豪包給他們來做的。”劉秦川在無奈之下只好率人走出基地,“其中有人穿著背后印有‘中豪’字樣的衣服,他們還時常過來查看進度。”
5月26日,移栽擴大了整個苗圃基地。當天,10余名不明身份的人潛入老昆洛路對面的3號基地挖苗。劉秦川得知情況后趕往現場,官渡區政府辦公室負責人給他的答復是—3號基地涉及村民回遷房,并表示“上面給我們施加了壓力”。劉秦川不依不饒向對方索要相關文件批示。對方一時語塞,竟撂下狠話:“這是上面下了死命令的,今天一定要動土。”
為此,劉秦川聯系了官渡區常委、副區長黃晶,希望政府停止移栽。黃晶給他的答復頗為傲慢:第一,政府是幫你們來搬苗的,我們也點了數計了價,最后會賠償給你們;第二,我們是為人民謀福利。
此前,除去2號苗圃的50畝苗木之外,雙方對其他部分的苗圃并無過多涉及,更未對賠償標準達成任何協議。
據劉秦川透露,政府曾主導銀行對基地進行過一次估值。最后,資產估值總額約為2億元。可富澳地產專業評估公司進行的估值結果卻大不相同。云南勤天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報告顯示,僅是流動資產(苗木)價值就達到2.38億元,加之房屋建筑物、構筑物及附屬設施、管道溝槽等配套設施,資產評估總值共計2.42億元。評估基礎日為2010年9月30日,有效期直至今年9月29日。
劉秦川表示,加上土地差價、租金差價以及潛在收益方面的考慮,綜合的評估價值總額達6億,與2億相差甚遠。
雙方對賠償的標準存在較大分歧。官渡區區長劉毓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承確有明顯矛盾。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進一步提問,劉毓新以出差為由,只讓記者和政府辦聯系,并表示:“我們也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進行過多輪的溝通,我們也并沒有說怎么樣,只是把它移栽到旁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