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轟轟烈烈的房地產“第三輪”調控尚未結束,地產商卻玩起了“跨界”。幾乎是不約而同,中國地產界三大品牌開發商恒大、富力、萬達紛紛高調宣布進軍體育產業。是巧合嗎?在調控尚未放松之時,地產界的集體“跨界”目的何在?
中國足球現地產“三軍”
7月3日,大連萬達集團與中國足協達成“戰略合作”,萬達集團宣布冠名中超聯賽和青少年聯賽、中國女足超級聯賽,聘請世界級優秀外教執教國家隊等全面支持中國足球振興的措施,而代價是3年內至少出資5億元人民幣。
就在萬達宣布全面支持中國足球的兩天前,另一品牌地產商富力地產宣布成立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這只俱樂部的前身就是在中甲聯賽無力經營的深圳鳳凰,自此,廣州城內出現恒大、富力兩大地產足球俱樂部同城德比的局面。而更戲劇性的是,富力地產董事長兼總裁張力透露,搞足球是被廣州恒大俱樂部老板許家印“忽悠”的。
恒大集團旗下的廣州恒大如今已成為目前中國足球場上的“新星”,其老板許家印更是將地產和體育結合了起來。上個月底,恒大地產在華南首個旅游綜合體項目——恒大世紀旅游城在廣東清遠正式開業,整個項目中心是體育中心、酒店、商場,周邊是別墅、板樓,據說售價不低,不過因為恒大的足球隊、排球隊都在那里面訓練,吸引了很多人。
“不務正業”只為宣傳?
實際上,整個過去一年,恒大新聞都更多的在體育版面頻繁出現,而非出現在經濟版面。種種跡象顯示,相比地產,許家印在高調“玩”的足球和排球吸引了更多目光,這已經有點類似之前的“大連萬達”了。不過,對于“不務正業”的質疑,許家印顯得很無所謂,不僅高調回應其去年足球已經獲利77萬,而且透露,去年年底,恒大集團已經斥資8.5億元成立文化產業集團,下設電影、院線、唱片、動漫、經紀等五大文化創意公司,“這些資金與地產的銷售規模是不成比例的,是百分之零點幾的概念。”
對于重金做體育的付出與收益,許家印算了一筆賬,“央視廣告每秒的費用就是15萬元,其他地方電視臺的廣告也是幾萬甚至十萬塊一秒,我們球隊的比賽是90分鐘的,你可以算一下,如果要做90分鐘的廣告,要多少錢?”
事實上,恒大通過贊助體育,不管是女排還是職業足球,急速地將自身由一個區域性品牌提升到了全國性品牌。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這種將地方臺轉播的恒大比賽視為電視廣告時間的換算方式值得商榷,但恒大迅速名聞天下,自然是從投資職業體育中獲得的好處。
“我們對球隊的投入,相對我們公司的收入來講比較小,富力去年總共交了50多個億的稅,稅后利潤大概47億到48億。”與許家印類似,富力老板張力在回答媒體對于投入資金到足球事業的動機時同樣不掩飾其目的,“足球的建設、競賽都有媒體的報道,其實這也是對公司品牌的宣傳。”
調控下的無奈之舉?
與恒達和富力相比,許家印的商業目的相比,萬達老板王健林目的似乎更為“單純”,從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看,花5個億只是為了中國足球。
有趣的是,對于地產界進軍足球、市場力量介入能否拯救中國足球,另一位地產界人士還發表了看法,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微博中對萬達贊助中國足球一事做出了“也許仍是竹籃打水啊”的評論。
除了真心拯救中國足球、借中國足球打廣告,地產商進軍體育市場或許還有別的原因。
“房地產開發商走進體育和文化產業,也有可能是在房地產調控下的無奈之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產界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富力地產今年受到調控影響,上半年銷售額只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35%,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利用并不太多的資金進軍文化體育產業,未免也是‘多元化’分散風險的明智之舉。”(孫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