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傷
首次置業、改善型買家:不是買不起,就是貸不到
2011年,限購、限貸政策步入“深水區”。盡管對首次購房者一路綠燈,對改善型需求者也允許“買一賣一”,但事實證明,在2011年上半年,無論是首次購房者,還是改善型買家,都受到了政策的“誤傷”。對首次購房者來說,首付越來越高,實行基準利率,加上遲遲未見下降的樓價,讓首次購房者上半年充滿了糾結和焦慮。對改善型買家來說,更不敢隨意換房,一旦換房,不僅可能導致買不回合適的房子,甚至是“無法獲得貸款”。記者從廣州幾家大型中介行了解到,目前市場上“買一賣一”的案例并不多。(詹青)
最驚喜
商用物業、不限購區域:因“限”得福,成交火爆
在大多數樓盤成交“被限制”之余,商用物業以及增城、從化等不限購地區的樓盤,卻因“限”得福,在2011年上半年獲得了量價的豐收。
2月底,“廣州細則”公布增城、從化不限購。4月份,增城、從化公布房價調控目標。限價而不限購,給開發商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借助“不限購”的優勢,從化、增城樓盤成為上半年成交的大贏家。
而對于商用物業來說,更因住宅限購而“咸魚翻生”。
越秀城建興業地產(工商鋪)營運總監朱輝稱,近段時間以來,廣州商用物業的表現可以用“量價齊升”來形容。“預期今年下半年全市甲級寫字樓的凈吸納量將突破70萬平方米,超越歷史高位。在過去的9個月內,全市甲級寫字樓售價也實現了50%的漲幅。”仲量聯行廣州及深圳董事總經理吳仲豪介紹。(詹青)
最狡黠
通脹保值、高端型買家:借名購房,手段多多
接近年中的時候,沉寂了大半年的高端物業紛紛尋求突破口,不少樓盤均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市場中暗流涌動的一群狡黠的民間資金,以各種各樣的名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沖破“限購令”的限制,發展商更稱其為“高端剛性需求”,認為在通脹的形勢下,有錢人的閑錢急于尋找出路,這種迫切性與剛性需求買家并無兩樣。
這些“有錢人”是如何獲得購房資格的?據記者了解,大多都是借用親戚的名額,“這些有錢人,有自己的律師團隊,可以制定完備的法律條款進行約束,并不畏懼法律風險,甚至他們根本不擔心有法律風險”,某頂級豪宅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