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租持續上漲,公租房成年輕人重要期待。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委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公租房建設的步伐已經邁開。從各地公布的公租房實施意見和細則中可以看到,公租房相比其他保障性住房所涉及保障對象要更廣泛,尤其關注到“夾心層”群體,把青年職工和高校畢業生明確納入其中。
但北京、深圳等地公租房多分配給政府關注的“重點”企業的“高級”人才的現象,引起業內人士和保障房制度研究專家的質疑:“公租房作為主要的住房保障形式,用于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在目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矛盾沒有緩解之前,若將公租房用于不符合保障條件的‘高端人才’,則有悖公租房建設的初衷,擾亂公租房的分配機制。”
公租房能否惠及年輕人,尤其是緩解部分新就業的收入偏低的大學畢業生住房壓力,為他們帶來安居的春天呢?就此,中國青年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漲,房租一直在漲。3600塊錢一月的兩居室漲到4200,1800的兩居室漲到2300,一間1500的主臥漲到1800。”王英麗指著電腦屏幕里的一排排數字說。她是北京市牡丹園西里某房屋中介機構的租房顧問。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北京市房租價格累計上漲12.7%。另一個數據是,今年1~7月,北京市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0.1%。
不只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租都在攀升。
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司長沈建忠在“兩會”的記者會上表示,租金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此外,市場監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以及少數中介機構的“不良行為”也被認為是導致房租上漲的原因。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房租上漲基本反映了市場供求變化,各地的買房限購令也助推了租賃需求的增長。”他還認為,“過去租金偏低,房屋租售比也比較低,房租上漲是正常趨勢,是在‘補漲’。”
“租金漲了,對中低收入的租賃群體影響比較大。”沈建忠表示。
劉珊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一年,月收入3000多元。去年6月,她和另外兩個同事以每月3500元的價格租下了亞運村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兩居室。今年,她本打算與房東續簽一年,沒想到被告知每月租金要提高到4000元。
“一個月漲500元,一年就得漲6000元。”劉珊覺得不劃算。她又看了亞運村附近的幾處兩居室,“漲得更多,房子裝修也一般。”最后,她還是接受了租金上漲的條件,跟房東續簽了一年租賃合同。
“交完房租,工資就只剩一半了。”劉珊說。
據鳳凰網調查,在3223個調查對象中,超過七成的人房租占工資收入的四分之一,有近三成的人房租已超過工資收入的一半。
有媒體報道,房租持續上漲,很多人只好遠離市區搬到郊區。租不起房子成為一些人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理由。有輿論稱,日益高漲的房租“徹底讓他們失去了留在大城市的信心”。
《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去年全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平均為2479元,這些新就業的年輕人對上漲的租房成本尤為敏感。
據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左停介紹,英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建立多層次的公租房體系是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難的有效方式。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目前針對房租上漲,政府最主要的調節手段是加快建設公租房,滿足一部分租房困難群體的需求,同時以公租房的價格來引導租賃市場。”
此前,沈建忠也表示,“租金的調控應該也是房價調控的一部分,今年要大規模地建公租房”。
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委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
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公租房建設的步伐已經邁開。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2011年全市計劃新開工建設、收購保障性住房20萬套,公共租賃房占60%以上。上海市將在“十二五”期間建設籌措公租房 (含單位租賃房)1000萬平方米、約20萬套(間)。重慶市今年將建設21萬套公租房。
在一線城市房租上漲的情況下,各地正在興建的保障房新品種——公租房能否惠及年輕人,尤其是緩解部分新就業的收入偏低的大學畢業生住房壓力,為他們帶來安居的春天呢?
如何將年輕人納入保障房體系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新職工的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顯現,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也急需改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提及我國發展公租房的社會背景。
《意見》明確表示,“公共租賃住房供應對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范圍”。同時,“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范圍和供應對象的收入線標準、住房困難條件,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
這意味著,一直以來不在保障房體系中的無法申請廉租房、不能購買經濟適用房又買不起商品房的 “夾心層”——包括一部分剛參加工作、收入偏低的大學畢業生將有可能成為公租房的受益者。
“根據我們的測算,買不起城市商品房的群體集中在中等偏下收入無房家庭,但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擴大為中等收入的無房者。所以,新就業的年輕人如果收入水平處于中等以下,應該被逐步納入公租房體系。”國家發改委投資所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劉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7月26日,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從明年1月開始,我們將再次放寬(保障房)準入標準,使一部分青年人特別是年輕白領能夠納入這一保障體系。”
4月20日,北京市朝陽區區長程連元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對話一把手”欄目時透露:“今年,朝陽區將在地鐵沿線新建8700套公租房,滿足CBD、電子城等區域部分低收入白領的住房需求。”
“我們希望公租房能拉動消費,拉動GDP。我們就喜歡重慶的年輕人花了一點錢來租房之后,仍然有能力去繼續接受教育,有能力去買喜歡的產品。比如買車,都可以。”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孫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從各地公布的公租房實施意見和細則中可以看到,公租房相比其他保障性住房所涉及保障對象要更廣泛,尤其關注到 “夾心層”群體,把青年職工和高校畢業生明確納入其中。
上海市《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里提到,“有效緩解本市青年職工、引進人才和來滬務工人員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階段性居住困難,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政策覆蓋面”。
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實施細則》說明,申請人應年滿18周歲,在主城區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規定收入限制的無住房人員、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難家庭、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后就業和進城務工及外地來主城區工作的無住房人員。
上海、重慶的公租房實施意見或細則中,已明確公租房申請不受本地戶籍限制。
在公租房申請收入限定方面,上海市的申請條件中沒有涉及這一內容。
重慶市對此的規定是:單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超過2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同時政府還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價指數等因素的變化定期調整。
在今年重慶市公租房配租實際情況中,月均工資收入低于2000元的占91.52%;月均工資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的,占6.53%;高于3000元的占2%,主要對象為勞模、立功復轉軍人、引進的人才等。據了解,2010年,重慶上班族工資及財產性收入人均2992元/月。
同時,重慶市公租房向工作三年以內的公務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