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爐的10月第一周成交數字中,商品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都呈現出了一成左右的下挫走勢,成交量方面兩大市場降幅也均高達四成左右。此前市場預期第四季度樓市將出現“拐點”,而此時恰逢第四季度首周,成交量價暴跌的局面則讓不少購房者更加堅信年底樓市前景將進一步趨于低迷。
盡管業內人士和專家都表示“拐點”并不適用于判斷樓市的市場趨勢,但眼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交界的時間點上,樓市行情波動劇烈,大幅度變化的市場數字卻讓購房者對“拐點論”越發關注,而上周樓市成交量和價格的雙雙暴跌也讓很多買家干脆認為“拐點”已經出現。據國土房管局公布的《每日房價》統計,第四季度第一周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208套,環比下跌超過四成,二手房市場日均成交量為107套,環比跌幅接近四成。另一方面,上周本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8911元/平方米,環比跌幅為9.1%,二手房成交均價則為7263元/平方米,環比跌幅則為10%,兩大市場房價跌幅均達一成左右。
某地產專業網站上一位名為“金牛座”的網友表示,“我覺得降價已經開始了。前年黃金周我們去看房都要提前預訂,價格優惠基本沒商量,現場給出什么樣的政策我們就只能接受。可是今年國慶節我到幾個售樓處轉了轉,現場特別冷清不說,售樓員還挺主動替我出主意想辦法申請更多優惠,看來房子是真賣不動了。”
不過從一些樓盤現場銷售策略來看,價格并沒因為黃金周而給出特別優惠,只不過購房者對性價比的要求更高,一些高價房源成交率明顯降低,市場整體成交均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滑。售樓員周先生認為,“經過半年多的磨合,多數購房者都已經把樓市調控當做近兩年的常態,并且認為今年市場調控不會結束,因此這些買家近期的資金流向已經開始回避樓市,假期和周末看房人數也就更少了。”
二手房市場缺“節味”
盡管七天長假中介行業全線連市,但看房人數卻沒有超過平日的周末水平,并且簽單量也仍在下滑軌道上繼續前行。
據本市地產中介行業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十一”黃金周期間二手房市場活躍度仍延續在一直以來的低位,甚至部分片區接待客戶量與平日相比有所下滑。
據我愛我家河西區利民道店經理趙元春透露,“十一”期間該店客流量并未因黃金周的到來而出現大量的增長,日均接待客戶10-15人,與平日周末接待客戶量基本持平。而南開區林苑道店經理邊昀元則表示,“十一”期間該店接待客戶量與平日相比有所減少,降幅在5%-10%左右。
“往年長假前一兩周,店里都會接到大量電話咨詢或預訂看房時間,假期里我們所有經紀人都會特別忙,每天都要帶客戶看房選房,因為很多意向買家都會趁假期集中約看多套房源。但今年國慶我們卻挺清閑的,提前預訂的客戶數量跟周末差不多,也有一些臨時看房的顧客,但購買意向并不強烈。”經紀人裴先生直言。
從成交戶型和區域來看,市內六區面積90平方米以下、總價100萬元以內的房源最受關注,尤其位于軌道交通沿線、教育資源豐富的區域咨詢度最高,河西區下瓦房、人民公園片區,河東區中山門片區等都是今年國慶假期的咨詢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