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9日發布的FD I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0.45億美元,同比增長7.88%。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流入呈現出新的動向:歐洲對華投資由同比增長轉為下降,房地產業吸收外資驟然降溫。
專家表示,9月FD I微增,主要是受到當前世界經濟狀況的影響。而FD I結構的變化,與國內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相關。專家表示,在國際經濟形勢不斷惡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未來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微增
九月吸收外資同比增7.88%
商務部19日發布吸收外資數據顯示,9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0.45億美元,同比增長7.88%。前九個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04萬家,同比增長6.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66.79億美元,同比增長16.6%。
專家表示,9月吸收外資數據兩位數內微增,主要是受到當前世界經濟狀況的影響。“這次數據也是意料之中,歐美債務危機的爆發,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這導致企業對外投資下降。”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近期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額的增速下滑較快。”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尤其是來自歐美的投資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歐美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導致資金需求主動性減弱,避險資金回流特征相對突出。
實際上,從全球來看,都存在資本流入放緩的趨勢。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年初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稱,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持續低迷,比2009年僅增長近1%。2011年全球FDI前景會有所改善。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表示,從今年上半年看,情況有所改善,但世界范圍FD I復蘇的力度仍然較弱。主要原因在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債務危機嚴重,新興經濟體通脹抬頭,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些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負面影響。不過梁國勇也表示,全球經濟和投資不景氣對中國吸引外資的影響有限,因為中國經濟自身的小環境決定了其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仍然很大。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梁煥磊對記者表示,總體上看,吸收外資穩步增長。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的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仍能保持穩定增長,說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活力依然相對突出。
“中國吸收外資已經連續1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利用外資的整體形勢是良好的。在過去十年里,中國如期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現在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絕大多數領域都有外商投資,已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和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幾乎所有的歐盟國家都對中國有投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480多家已在華投資或者開展經營活動。
“無論對來自歐盟還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投資,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不斷擴大開放領域,推動投資便利化。”沈丹陽說。
動向
歐美資金回流 房地產外資驟減
據沈丹陽介紹,前9個月我國吸收外資主要呈現出三方面的特點。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保持領先態勢;從投資來源地看,亞洲主要國家對華投資持續增長,歐洲對華投資由同比增長轉為下降,美國投資降幅有所減小;從區域分布看,東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迅速,西部地區增速放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對華投資由同比增長轉為下降,美國對華投資依然延續下降態勢。1至9月,歐盟27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1.84億美元,同比下降1.8%。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8.77億美元,同比下降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