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珠三角地產項目,扛不住的就賣給我�!弊罱欢螘r間,在深圳某投資公司擔任副總的劉剛(化名)屢屢放出豪言。他已與一些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接觸,準備抄底部分樓盤項目。
劉剛所在的投資公司此前也做房地產項目,但出于對形勢的研判,最近兩三年已不再開發新項目,而是介入PE投資等新業務領域,但持續施壓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讓劉剛又看到了房地產項目的機會。
“最近兩三個月,一些開發商想把手中的一些項目轉讓出去,以解決資金‘斷血’的問題�!眲傉f,這給他們這種前期項目已結束、資金豐厚的公司帶來了機會。
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并購案例大增。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企業并購案例近90起,總并購金額近260億元,比去年增長120%。據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不完全統計,前10個月,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地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房地產企業或項目數量出現“井噴”,總數超過600宗,而去年同期不足300宗。
在資金壓力下,一些小開發商主動找上門來,和劉剛談起了買賣。為了控制風險,劉剛在挑選項目時以珠三角地區的住宅為主,甚至要求項目離深圳的車程最好不超過兩小時。劉剛認為,他對珠三角的公司比較熟悉,考察項目也方便,當地房價相對理性,同全國一些空置率高的城市相比,安全邊際更高。他的另一個考慮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周期很長,公司投資需量力而行,戰線不宜拉得太長。
為什么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不選擇降價出貨,而寧愿將項目整體轉讓呢?劉剛說,一些項目證照不齊,現在沒法通過“零售”回籠資金,而后續開發資金又不足,只能選擇整體出售。在眾廈地產總經理助理林曉華看來,降價出貨是開發商很不愿意走的一步棋,因為一旦樓盤開始降價,購房者觀望情緒會更濃,而打包整體出售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收回先期投入。
深圳一些地產業內人士表示,“斷血”房地產項目的轉讓此前就存在,但大都在圈內私下進行,出讓項目的開發商不希望外界知道,以免引來大家對其資金狀況的猜疑。在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不僅對開發商的聲譽影響很大,價格也不理想。現在,用這種公開形式來找尋買家的開發商有所增加,這些開發商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的資金鏈已特別緊張,但一時難以找到下家接盤,只得公開掛牌。
融資困難與市場資金看空樓市、不愿接最后一棒有關。林曉華說,自貨幣政策緊縮后,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通過發行房地產信托產品融資,但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一些信托產品出現兌付風險,市場資金一改此前對房地產信托的熱捧狀態,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更加困難。如果通過民間借貸,成本又太高,借來的高息資金用于拿地過程中的資金騰挪還行,但用于開發是無法承受的。
不過,雖然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找劉剛談轉讓,但他認為目前報價仍然過高�!霸敢廪D讓的信息多了,但對方出貨還不是特別迫切,估計還能扛一段時間�!眲傉f,真正的抄底機會可能在明年顯現,預計部分地區的房價會下跌百分之二三十。雖然投資機會逐漸顯現,但他也看到了其中的風險。他的策略是,不預測具體的底部,也不預測底部的具體時間,靜觀調控形勢的發展,隨市場風向而變,畢竟暴利的年代已結束,房地產以后可能變成一個很平常的傳統行業。(杜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