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業主“維權”事件從上海蔓延到深圳,萬科也不可避免。11月5-6日,數十名業主聚集在位于龍崗中心城北部的萬科清林徑營銷中心,以房價調整、價格欺詐為由進行投訴、“維權”。
業主要求補現金差額等
據萬科清林徑現場客服人員李先生描述,11月5日,清林徑千林山居二區業主30來人到銷售廳進行索賠。上午11時左右,業主在銷售廳聚集,業主提出的主要訴求有:換房退房、補現金差額、贈送固定車位或者減免適當年限的物業管理費、提高家私家電或裝修標準、減免契稅等。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條幅在銷售廳開始游行并喊退房口號。
“業主聚集事件最先緣于10月下旬推出的10套特價房。”深圳萬科有關人士昨天向記者分析事件的誘因。
萬科方介紹,清林徑二區36、37、38號樓單位均價約14000-15000元/平方米,為78、89平方米產品,于8月份全部銷售完畢;它們與目前在售的110平方米單位在戶型、面積段、位置均不同,價格上不具有可比性。清林徑目前在售110、147平方米單位根據位置、樓層和朝向等不同價格上有所差別,均價也在14000-15000元/平方米,為了回饋清林徑老業主,10月下旬,萬科推出了10套110平方米“一口價”單位,平均總價150萬,需要三天內簽約才可享受。
來自一位中原地產置業經理的信息,11月以來,清林徑繼10套特價房之后,繼續以特價方式售房。部分單位每平方米價格已從幾個月前的13500元降至12000元,降幅近一成。
一個以“清林徑二期業主”為名發布的網帖稱,以最近開盤的34棟為例,34棟以小區樓王著稱,無論是朝向、位置、裝修及戶型等方面均優越于二期其他房型,但均價卻低于9月份開盤銷售的33棟及35棟。“萬科清林徑二期的銷售方式,讓我們二期老業主實在無法接受,樓盤出現的價格差讓我們二期老業主損失巨大。”
萬科愿意進行合法溝通
署名“清林徑二期業主”的網帖認為,萬科在銷售二期樓盤時,并未統一開盤統一定價。而是在二期建筑幾乎都處于同一建設期內的情況下,把樓盤分價分期分批銷售,造成二期先期成交的業主與后期成交的業主價格不對稱。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布《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的通知規定,對取得預售許可或者辦理現房銷售備案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商品房經營者要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并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6日,萬科貼出《關于萬科清林徑二區部分業主投訴的情況說明》。萬科在《說明》中表示,面對部分客戶不合理、不合法的訴求,公司愿意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對話溝通,但同時,將嚴格遵循國家規范,遵守契約精神,不會支持任何違反合同契約的行為。
業主維權需有合同依據
針對清林徑業主“維權”事件,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教授張翔表示,從純法律的角度看,有約必守,業主買房必須承受房價的波動,爭取權益應當循正當途徑。
“業主維權需從合同中找到違規違法的真憑實據。”張翔說,如果開發商存在虛假宣傳、失信承諾,變更綠化帶,侵占公用停車場用地、公共設施縮水,在房價上漲中,業主可能不會追究,房價下跌時,就可能也可以斤斤計較,從而向開發商爭取權益。
“不過,樓市的政策變動、發展趨勢,普遍購房人是難以準確把握的。如果房價下跌所導致的損失全部歸咎于業主也有些勉為其難。”張翔認為,開發商對“維權”事件需要理性處理。有關政府部門必要時也應積極介入,宣傳政策與法律,多做買賣雙方的調解、疏導工作,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記者 譚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