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房領跌、二手房跟進,仿佛又是一個輪回。記者昨天在對滬上多個熱門成交二手房板塊的采訪調查中了解到,雖然9月份二手房房東面對降價壓力表現消極,但經歷了10月初一手房個別樓盤大幅促銷沖擊后,申城外圍區域“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增多,二手房不降價基本上無人問津。進入11月,二手房東報價信心明顯松動,出售意愿增強,近期紛紛下調報價幅度。
嘉定新城議價最高5%
在最近的一到兩周內,浦東康橋、嘉定新城等板塊內二手房掛牌量均有所上升,可選擇的樓層范圍較之前也有所擴大,更多業主的掛牌價格也比先前更顯“隨行就市”,議價空間不斷放大,局部已經開始突破一成,但是買家回應仍不積極。
目前,康橋片區掛牌房源較為集中的樓盤有 “城中花園”、“中邦城市花園”,單價分別為1.75萬元/平方米、1.9萬元/平方米。二手房東出售意愿增強,掛牌價格較9月份下調明顯,如“中邦城市花園”有套房源,9月份掛牌價167萬元,目前已經下調至150萬元,降幅高達一成。
同板塊的一手房 “中海御景熙岸”10月份由2.2萬元/平方米下調至1.6萬元/平方米,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對周邊二手房價格產生了較大影響,吸引了較多原來二手房的客戶關注,也堅定了買家對房價下調的預期,不少看房客戶抱著 “價格越低越好”、“再等等看”的心態,觀望氛圍極為濃厚。
而在降價風潮上演最為猛烈的嘉定新城,板塊內在售的二手房源中,目前次新房議價空間已經由9月份的2%普遍上升為5%,但是買家對此反應平淡,認為二手房價應該還可以下調。對比同板塊的一手房來看,如“龍湖酈城”、“秋霞坊”降價后兩房總價約120萬元,而次新房“南苑”的總價也差不多這個價格,但是二手房價格加上稅費仍高于一手房。
賣方心理價位起主導
根據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10月份全市二手買賣成交量同比下降24%、成交套數跌破一萬套大關、租賃成交量也下降近兩成;同時二手房指數在10月也出現一年來的首次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在各類限購限貸的政策下,二手房市場流失更多的非首套房的剛需購房群體,同時出于對房產稅的預期不少原本持有多套房源的業主也有拋售打算,因此二手房的成交形勢相對更為嚴峻。尤其是在那些新房出現普遍出現降價的區域,為了避免出現“一二手房價倒掛”的現象及二手房的有效成交,二手房賣家必然面臨下調價格的壓力。
對于購房者而言,二手房的交易要比新房多承擔如營業稅、個稅、中介費、評估費等,因而二手房的降價不同于新房單純的總價打折或減單價,除了將周邊新房價格作為標桿外,賣方的心理價位更起到主導作用。
二手房價格拐點漸近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研究總監宋會雍表示,雖然賣家“忍痛割肉”,但并不是所有買家都買賬,而且在市場降價信號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不少買家認為價格仍有下調空間,這種預期也會增大后市價格下行的壓力。
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則認為,基于目前樓市低迷的大環境,急于促成交易的賣方勢必會放低價位預期,如將到手價變為成交價,替買家承擔各項費用從而達到變相降價的目的。二手房的價格制定不同于新房的統一性和規模性,而個別依靠降價取得交易成功的案例則或將影響該區域其他房源的定價,逐漸形成規模性降價。
“這種降價的勢頭已經由個案帶動形成一定氛圍,進一步松動議價仍存在很大空間,二手房價的拐點漸近。 ”宋會雍認為,二手房市場仍具有房源豐富、總價偏低的優勢。加上業主資金壓力弱于開發企業,最終成交的價格讓步幅度,仍會低于一手樓盤。(記者 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