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至今,市場的低迷態勢一直在持續,沒有三月小陽春,沒有“金九銀十”,重重迷霧散去,塵埃紛紛落定,樓市前景清晰可辨。之前一直熱議的“拐點”論似乎有據可依,房企們面對年底的銷售回款,使出多樣手段促進銷售,以價換量已經成為市場共識。
“拐”象頻現樓市
九月份低調表現的秋季住博會,就已經有一種十分刺耳的聲音在開發商內部被普遍認同,而“銀十”的不佳表現只不過是再一次肯定了樓市“拐點”就在眼前,消極回避只能更多的表現出開發商對市場變局的不安。
近日,灞業·大境“換名降價事件”在西安樓市掀起軒然大波;“換名降價事件”還未平息,又傳來綠城破產的消息。雖均被證實不實,但市場反應的強烈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人們對“拐點”的期望。事實上,“金九銀十”的黯淡結束,宏觀調控之下,確有不少中小型開發商陷入資金鏈危機,賣掉項目或公司退出行業。
年底將至,各個開發商都在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為年底掙“壓歲錢”,優惠力度不斷加大,浐灞一號一次性8.7折,按揭8.9折;領匯雙河灣二期正在排號中,交10萬元可以直接選房,開盤優惠2%,額外贈送5000元的裝修基金。中治一曲江山開盤銷售階段,參考均價8500元每平米,購房一次性付款可享受9.7折優惠,按揭付款可享受9.5折優惠。“優惠力度之大,折扣之大,甚至可以看做是變相的降價。”業內人士表示,“種種現象都在預示著西安樓市‘拐點’就在眼前。”
“以價換量”成趨勢
10月底,當住建部部長姜偉新的一番漫談被誤讀為限購令即將休止的信號。而沒出幾天,央視便拋出“堅定不移地鞏固樓市調控成果”等話語以正視聽。調控至今市場反應強烈,效果顯著,而面對絲毫沒有休止意思的調控,開發商變招銷售在所難免。
根據相關數據,8月70個城市房價相比7月上漲了0.02%,而9月漲幅已經回落到0.003%,基本上確定停漲。房價在進一步降溫,接下來無外乎是下跌趨勢更加明顯。實際上,西安樓市已有降價或變相降價的現象出現,浐灞新天地最高優惠8.1折;金茂紫庭推出最高每平方米優惠500元的政策;海榮印象城更是推出4880元每平方米的超低起價。
“事實上,諸多迫使開發商改變思路,降價銷售的因素已經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政策環境不可能松綁,限購令在短期內不可能撤銷;金融環境持續趨緊,銀行系統給予房地產的額度已無錢可貸。”一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此外,央企及上市公司開始為業績或現金流年底降價沖量;私企民企在年關來臨之際以價換量博取銷售回款;西安市場極大市場存量的釋放,也直接受價格走勢的影響。”
品牌房企戰寒冬
樓市調控不松綁、上市房企以價求市、中小房企尋求項目合作甚至轉讓、大量市場存量如何消化,時下房地產行業的難題和迷局,已不是傳統操盤手法能夠破解的了。市場局勢正在考驗房企行業的生存智慧。
有消息指出,萬科內部規定“為實現快速周轉,達到開盤一月內去化60%的要求,區域公司有權根據市場情況在定價、促銷等銷售策略上作出調整。”同時,綠地集團總裁張玉良明確表示:綠地將從集團層面在全國范圍內對剛性需求進行多種形式的促銷,優惠幅度在10%-15%之間,可能是送裝修,也可能是直接降價……此外,開發商也開始迎合市場需求,引進先進理念,企圖在項目品質上占據優勢,萬科推出18平方米精裝小戶型,以迎合創業階段的青年;紫薇地產在經歷十五年風雨之后,更加注重品質,且開始在樓盤建設中引進綠色低碳理念,并在其風尚項目付諸實施;而剛剛興起的大興新區,龍湖成熟的商業產品也已面試。
“調控以來樓市整體銷量降低,房價也開始有所松動。更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始理性思考在大環境下如何變革自我,或降價、或提高自我品質、或涉足商業地產。而與此同時,經歷長時間調控的置業者,在置業理念上也更加理性化。”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而房價回歸理性也是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在這個冬季,誰的價格接近或到達置業者的‘心理線’,誰才是真正的贏家。”(記者 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