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正處于關鍵敏感期,各個利益主體之間博弈也進入白熱化,此時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一陣波瀾,這在資本市場可謂立竿見影。每有松動傳聞出現,地產板塊就一改往日頹廢走勢而走強。這提醒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調控的復雜性、艱巨性,地方出于稅收和土地財政等自身利益考慮有很大松動既有調控舉措的沖動,部分地方政府遲遲不出臺限購舉措也并非偶然,因此,不到最后一刻,樓市調控根本不敢輕言勝利。
目前,很多人對房價下跌樂觀其成,甚至認為房價下跌個三、四成,銀行也能承受得起,但房價暴跌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目前銀行業直接對房地產相關企業和個人貸款約9.5萬億元。房價大幅下跌勢必造成大批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貸款無法歸還,不少按揭貸款也會出現違約,無疑將產生大量不良貸款造成銀行資產縮水。
換句話說,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可能導致銀行業危機,美、日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房地產市場景氣與否直接影響到建筑、鋼鐵、水泥、電力和家電等行業,有經濟學家就曾估算,中國共計約50%的GDP都與房地產市場的命運相關,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本輪調控中呈現出明顯的“有保有壓”、“雙輪驅動”的特點,一方面加大力度調控房地產市場,穩定房價;另一方面又大規模投資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在將住房的使用功能體現得更充分,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本來面貌之后,短期調控政策必然會退出,屆時房地產市場調控很可能會將目光投向更為深層次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李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