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站賣地8天內兩次緊急叫停,“金九銀十”淪為“銅九鐵十”,樓市一時間似乎黑云壓城。
廣州市房協昨日召開房地產形勢分析研討會,保利、中海、恒大等13家房企巨鱷扎堆赴會,專題研討樓市走勢,第一道題目便是樓市拐點是否正在來臨。會上,廣州市房地產學會副會長曹志偉舉起“拖”字牌,強調調控政策已經拖住房價漲幅,多家開發商甚至毫不諱言“冬天來了”。
業內人士稱,開發巨頭抱團開會研討樓市普遍認為樓市寒冬到來,在近幾年的調控中十分少見。
拐點
關鍵詞
1
副會長稱“談拐點為時尚早”
“房地產調控持續從緊,樓市拐點是否將來臨?”擺在各大開發商面前的研討會材料,第一道問題便直指老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
在今年的廣州房博會,身為開發商的廣州市房地產學會副會長曹志偉一句“房價永遠不會降,如果明年降了,我賠你”,引起了軒然大波。昨日,曹志偉出人意料地亮出了兩張白紙:一張寫著“拖”,另一張紙上寫著“托”并打上了紅叉。
“廣州一方面抓好保障房建設,另一方面認真執行限購政策,連增城、從化不限購的地區也實行限價政策,這些政策拖住了房價的漲幅。”曹志偉強調。
他指出,樓市真正的拐點應該是一段較長時間內銷量和價格與歷史同期銷量和價格發生50%的變化并呈長期趨勢,這才能稱之為拐點出現。“現在談拐點為時尚早。不能因為目前土地市場交易冷淡,就認為要出現樓市拐點。”
他分析,房價的漲跌過程和經濟發展一樣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漲的,一時間的波動只是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并不意味著房價就不再漲或不再跌了,“無論是政府還是百姓都無需因為市場價格的調整而大呼小叫或拍案而起”。
他表示,房子作為兼具居住和抗通脹功能的大件耐用商品,從長遠來看,趁早選房、選好房是正確的。“今年年底至明年第三季度前是自住型購房者在廣州購房的適當時機。”
“拐點還沒有到來。”世聯地產的代表說,目前的市場還處于博弈階段,一線城市確實有部分樓盤降價,二三線城市卻未見動作,而廣州大幅降價的樓盤也較少。他認為,隨著廣州樓市庫存進一步放大,明年上半年可能拐點會到來。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則認為:“樓市的谷底還沒有到來,但是轉折點已經出現,一線城市房價開始止漲。”
2
開發商計劃理性收縮
在樓市風聲鶴唳的背景下,開發商扎堆開會,頗具意味。
盡管樓市拐點何時到來未有定論,日益萎縮的成交卻讓不少房產巨鱷的代表在會上紛紛發出“冬天來了”的感慨。
有開發商表示,目前,企業針對目前的樓市狀況正在全國50多個城市深入調研。“短期內,房地產市場會有寒冬,現在正在形成價格下降的通道,但是拐點的話,我們內部不會有這樣一個論點形成。我們會通過努力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長期來看房地產業還是向上的。”
“寒冬是要來了。”珠江投資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說。
他表示,寒冬到來后,就是收縮、減少費用,精細化管理,對整個行業發展有好處。“以前市場好,我們不講產品、戶型,什么都可以賣出去,現在市場不好,如果你的戶型好、實用率好、配套好、性價比高,照樣賣得動。”
“確實現在是冬天了。”金穗集團相關負責人頗具意味地感慨。“練好內功,控制好成本,搞好營銷,肯定能度過低潮。”他這樣給同行們“加油鼓勁”。
有開發商表示,冬天來臨,房企要理性收縮,“一二線城市的布點已經沒有那么有用,要考慮未來80%的市場要放在三四線城市”。
樓市成交持續冷清,開發商接下來會不會以價換量?
保利地產的代表表示,將更緊密監控整個市場的變化,讓價格能更貼近市場。
越秀地產的代表則在未雨綢繆:明年的銷售指標會有一定壓力。她發現,廣州樓市的準購房客心理正在發生微妙變化,認為房價還沒有到底,反映在成交量上會有一定縮減,至少到年底前不會積極入市。
“我們現在手里沒有可以賣的新房,零庫存。”另一上市房企負責人的話,讓正在為“過冬”發愁的同行倍感“羨慕嫉妒恨”。她說,該企業在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后反應迅速,將今明兩年的貨量全部售出,“在廣州沒有體會到冬天”。
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教授魏清泉卻唱起反調。他說,開發商利潤減少了,碰到困難了就覺得寒冬到來臨,但是對于老百姓而言,房價上漲勢頭停滯,開始出現松動,老百姓可能會感覺“暖流來了”。
房鬧
關鍵詞
3
售樓部被砸成交大漲 專家質疑苦肉計
近日,多地新樓盤大幅降價促銷,引發部分已購房業主的不滿。從上海到安徽,一些要求“補償”甚至“退房”的老業主,甚至選擇打砸售樓處等泄憤。
這種因降價引發的“退房潮”,在網上一度還被貼上“房鬧”標簽。
在昨日的會議上,某大型房企的代表“喊冤”說,該企業在全國的兩百多個樓盤,僅有兩個樓盤由于降價幅度過大出現新舊業主糾紛,“比例并不高”。
另一開發“巨鱷”的代表卻注意到這樣的現象:該公司在上海附近某樓盤的售樓部也被砸了,樓盤以前沒有什么名氣,售樓部被砸后,名氣反而大了,“天天有客戶來買房,逼著我們賣房,成交了100多套房,從來都沒有過”。“可能老百姓覺得價格較合理了,趕緊入市。”
“這是不是苦肉計啊,給個糖想吸引購房者?”有專家插話說。
“我們搞房地產和農民差不多,只不過農民在地里種莊稼,我們是種房子,他們是看天吃飯,我們很大程度要依賴政策。”恒鑫地產的代表形象地說,在現在的嚴峻形勢下,政府不會因為房價會出現可能的變化對政策進行大的調整,房價可能是在一定時期內不會再出現上漲,會出現一定的下調。
地價
關鍵詞
4
現在拿地擔心拿到燙手山芋
廣州土地市場寒流來襲,計劃供應的29幅廣州南站地塊只有5幅底價成交,24幅地塊先后兩次被緊急叫停,光是按照底價計算,因故中止出讓的24幅地塊至少“損失”130.3億元的土地出讓金。
賣地兩遇尷尬,甚至被解讀為廣州未來樓市的一大風向標,可能加速未來房價調整。
在昨日的研討會上,廣州土地市場的異動引起各大開發商的關注。
“政府不要對地價期望值過高。”有開發商說。她表示,廣州南站7000元/平方米的地價仍然很高,盡管看好該區域的未來前景,但是“吃下這塊地,這么高的價格,就是燙手山芋,大家畏懼不前”。她還提出,廣州南站的地塊分割得較小,而企業更希望規模開發,建成配套齊全的生活社區,而單純是蓋幾棟樓,“拿著難受”。
恒大地產的代表說,今年廣州的地價比去年普遍上升,并且多要一次性付款,拿下一幅地塊可能就要六七億元左右,幾幅地塊拍下來一次性付款壓力非常大,而且在廣州拿一塊地的資金都可以在其他城市拿多幾塊地。她建議,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應該適當調整地價,調整土地付款方式。
“廣州南站此次推出的地塊都是潛力股,賭的是前景和未來,但是目前無論是經濟前景還是地產未來都是尚未明朗的,開發商慎重一些很正常。年底推地也與開發商的全年用資計劃錯時,時機上不配合。”曹志偉分析廣州賣地遇冷的一系列原因:下半年,多數公司受限購、限價影響,資金回籠不暢;房企庫存普遍較大,而且在建工程需支付大量年底工程款;融資受限,難以在短期內籌款支付地價;底價比以往高,起拍價本身不低,底價成交也正常。(記者 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