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眼下樓市最能撩動業主敏感神經的莫過于降價———自己前腳買的房子,后腳樓盤就降價促銷。
目前的降價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被動式”,即“被限價”后的降價。從11月1日起,珠海也加入限購、限價的行列,新開樓盤的售價將不得超過11285元/平方米。“開發商們都懵了,各家營銷總監從政策出臺開始全都焦頭爛額”。據珠海業內人士介紹,今年上半年,珠海香洲區的新房價格在1.7萬-1.8萬元/平方米,下半年有所下滑,但還在1.5萬-1.6萬元/平方米,新區、西區的房價也都在每平方米萬元左右,現在統一要以11285元/平方米或以下價格定價,意味著之前賣1.7萬-1.8萬元/平方米的樓盤如果再推后期房源,降價壓力陡增。
另一種降價方式,即為審時度勢后的“主動式”降價。從今年八九月份至今,萬科、中海、保利等眾多大型房企推出的10%-20%的促銷陸續在市場上出現,一度引發業主維權事件。如今,越來越多的二線房企也加入到降價促銷行列,降價潮正越演越烈。
就現在的市場行情而言,降或不降已經不成問題,問題是“該如何降”。珠海限價后降價壓力陡增,其壓力之一,便是如何向舊業主“交代”。當地一位營銷經理人著急地表示:“限價之下,樓盤勢必要降價,即使你不降,周圍新開樓盤按限價開了,你也得跟著降,舊業主鬧事怎么辦?做夢都會夢到老業主追趕過來,聲淚俱下。”
該經理人口中的“業主鬧事”,并非個案,而是正在多個城市內上演的感性與理性、法律的較量之戰。無論是哪種降價,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血汗錢換來的不動產轉眼間便大幅貶值,面對這種囧況,作為新晉業主的你還能HOLD得住嗎?對于多地上演的維權事件,你又如何看?
網友熱議
〖抗議的是欺詐〗
北極熊愛冬天:他們并不是抗議降價,而是抗議買的價高了。本來就應該賣6000的,卻賣給人家8000,抗議的是欺詐。
〖降價?開發商敢嗎〗
瘸腿的懷特:現在知道中國房價為什么不會跌了吧。如果敢降價,買房的業主能把開發商吃了。雖然買房的人數比不買房的人數要少,但是這些買房人要比無房的人有權勢得多!降價?先問問開發商敢嗎?!
〖明顯沒道理〗
耳順居士:漲價不鬧降價鬧明顯沒道理,如果開發商做過承諾那將另當別論。上海業主集體在樓盤門前維權的事情不能成為開發商們抵抗降價的借口。
飛鼠降龍:如果房子是商品,那么按照市場定價,漲跌都沒問題啊。如果是投資品,那么更加應該有漲有跌。買的東西降價了就要退,那么要退的東西多了去了。
點指老鄭:房子漲的時候就想投機,撈點錢,跌了又承受不了。風險和收益應該是同比的。
律師說法
李文華律師(盈科律師事務所):業主們關于降價賠償的訴求很難被法院認可。從司法程序上看,房價下跌導致經濟損失是不能得到賠償的,房地產買賣本身就是一項存有風險的商品交易,這一點業主應有所了解。
周望律師(天富律師事務所):降價是開發商的商業行為,若其降價在政府指導價合理范圍內是不會受到法律制約的,除非開發商有違反法律或者雙方合同約定的幾種條件,比如預售未取得房屋許可證、實測面積與合同面積誤差超過3%等,購房者才可順利退房,否則,僅僅因為降價而退房,法律上并不支持。
本地調查
廣州近五成業主
選擇“不行動”
或明或暗的促銷降價在廣州市場上同樣上演著,在番禺、增城、花都、金沙洲等片區均出現降價案例,只是降價幅度不同而已。就“自己剛買的房子降價了,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我們聯合了搜房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八成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自己所在樓盤降價”;有46.93%的網友選擇“如果降價了也不采取任何行動”。這樣的調查結果和廣州市民的性情似乎是一致的———比較理性。
網絡調查結果
●您能接受自己所在的樓盤降價嗎?
可以:65.37%;
可接受小幅度降價:17.48%
不可以:17.15%
●如果您所在的樓盤出現較大幅度的降價,您會怎么做?
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29.61%
退房:18.99%
不采取任何行動:46.93%
其他:4.47%
●您認為樓盤降價,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合理嗎?
合理:28.8%
不合理:71.2%
●目前在其他一線城市,都出現了多個房企巨頭下調樓價的現象,您是否覺得廣州樓價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會:60.34%
不會:13.97%
難說:25.7%
(整理/陳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