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丁棟) 中國官方消息稱,截至10月底,今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已超過1000萬套,實現了年初計劃的目標任務。對此,此間專家表示,總體來看,實現全國保障性住房到“十二五”末覆蓋20%的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保障房建設不僅要看開工率,同樣要看實際竣工的情況。“因為只有建成完工,才能真正發揮保障房調節房產市場、緩解住房急迫需求的功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1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1000萬套已開工房源中,約三分之一“挖坑待建”,為此,住建部要求年底前完成地基基礎結構的施工。
針對保障房分配和運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陳國強稱,保障房建設完工只是住房保障的初步環節,接下來保障房分配環節是否公平、運營管理是否有效率更值得關注,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同步跟進。
陳國強稱,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中國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模式,需要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吸收福利分房的歷史經驗教訓,不斷建立和完善保障房管理制度。
陳國強表示,不僅要關注保障房建設速度,更要關注建設質量。“不能為了完成指標降低保障房建設的質量標準,也不能因為保障房的公益性質降低各級政府的投入力度。”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9月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力爭使城鎮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陳國強表示,保障房建設不僅要看短期指標,更要有長期規劃,要調查了解保障性住房的實際需求量,針對不同收入層次的人群提供不同的保障房解決方案,保證未來十二五期間,每年保持一定增速的保障房開工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