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說,房地產是個消費品,跟供求有關,供過于求就跌,供不應求就漲;房地產也是個不動產,跟地價有關,不動產的要害是土地,土地要漲價,房產要折舊,所謂房地產保值增值,主要是土地的保值增值;房地產還是個商品,涉及生產和持有環節,與稅收有關,稅收包括持有環節的稅收和生產交易的稅收,生產交易的稅收會攤到買賣雙方的基數里去,會推高房價,而持有環節的稅收會增加持有成本,從而遏制房產消費;房地產同樣也是個資產品,當然也與金融杠桿有關,杠桿大了,購買力就強,就刺激房地產,而杠桿小了,購買力就弱,就會抑制房地產;房地產還需要“雙軌制”配置,“雙軌制”里的保障房系統是政府的公共服務,政府的公共服務不光是養老、醫療、教育、衛生、文化,還應該包含為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總之,我們只要把房地產系統的供求平衡、土地價格、稅收分量、金融杠桿、雙軌配置五個關鍵環節調控好了,就會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實現國泰民安。
重慶采取五個有效措施大力推進保障房建設,一是公事公辦公建公管;二是服務對象明確;三是開工率、竣工率和配套率同步推進;四是避免兩個“黑洞”;五是實現投融資平衡
談及如何搞好政府的保障房建設,黃奇帆說,重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保障房建設的政策,著力采取了五個有效措施來推進。
第一,保障房是政府的公共服務行為,應當公事公辦公建公管。政府要保障社會的衣食住行,保障養老、醫療、教育、文化和衛生,保障房作為住房里邊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應當由政府來提供服務,由政府組織相關的土地儲備公司,負責房產建設,由政府成立公租房管理局,負責管理。在美國、新加坡、香港,保障房都是由政府作為法人統一建設管理,資本主義都如此,社會主義更應如此。我們不允許各個單位用集資建房的模式來建公租房、保障房,那樣極易出現權力尋租,造成新的不公;另外我們也不鼓勵私人老板來建公租房、保障房,老板要追求利潤,我們既不能強迫老板來干費力不找錢的活,也不能因此而抬高了公租房、保障房的建設成本。
第二,服務對象明確,就是三類人:一是進城有工作的農民工;二是新生代的大學畢業生;三是城市原住民中的住房困難戶。我們這三類服務對象特征明確,不會出現“渾水摸魚”現象。讓當官的、機關干部、富裕人群去模仿農民工,模仿不了;讓40歲的大學生,假冒二十幾歲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行;住房困難戶是指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三口之家只有三十幾、四十平方米,長期住在很擁擠的地方,隔壁鄰居都知道,一調查就清楚。現在很多地方把收入作為能否享受保障房的主要標準,但國內目前的征信系統很不完善,而且登記管理的操作體系也很分散,在居委會、街道登記,它們不是權威部門,要居委會、街道去甄別、核對申請保障房對象的收入很麻煩,也搞不清,還容易出現灰色問題,這樣還不如把特征群體搞得簡單而好操作。同時,我們對這幾類人取消戶籍限制,不管是外地還是本地的,只要到重慶來工作,就可以申請保障房。從目前已經進行的三期配租情況來看,我們這個標準非常合理有效,基本沒有發現有“渾水摸魚”的。
第三,保障房的開工率、竣工率和配套率同步推進、一起考核。保障房一旦開工,我們要求兩年至兩年半必須竣工。竣工的同時,要把保障房周邊的配套搞好。你在郊區弄一塊地,兩年半以后造好了,但水電氣不通,公共交通不到位,學校醫院不配套也不行,這樣的保障房即使建起來也沒有意義,老百姓不能安居,所以“三率”必須同步推進。
第四,避免兩個“黑洞”。保障房最怕的是形成一個無底洞,今年造的保障房給了今年困難的人,他拿去以后,隔幾年變富了,重新買了商品房,保障房不退出來,而是當商品房賣掉,還賺一大筆。這樣,一方面就有很多人削尖腦袋、弄虛作假來申購保障房,另一方面,政府的保障房資源,造出一批分掉一批,有去無回,年年要造保障房,永無止境,這不行。為此,我們立了一個規矩,公租房到老百姓手中,租滿5年后可以成本價購買,但以后要出售時,必須賣給公租房管理局,形成政府保障房的良性循環。這樣,后門關上了,就沒有炒作的價值,沒有資本的利益輸送,也就沒什么人想投機來鉆營這件事,反而朗朗乾坤,沒有腐敗。這樣,既可以防止出現經濟適用房那樣的利益輸送“黑洞”,又可防止無休止地修建公租房產生的資金“黑洞”。
第五,實現投融資平衡。我們3年造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去年開工了1300多萬平方米,今年又開工了1300多萬平方米,明年還要開工1300多萬平方米,總共要花1400億元,資金怎么解決?300億元是土地劃撥,我們儲備了幾百萬畝地,拿出4萬畝造公租房,這4萬畝地的價值大體上有300億元。同時,政府財政出300億元,其中包含中央財政、建設部給我們建設廉租房、公租房的補助。剩下的800億元,我們向銀行貸了350億元,又向社保基金、保險公司、中央大型國企借了近500億元,目前這800億元也已到位。建設資金籌措到位后,關鍵是今后幾年如何將這800億元的本錢和利息還掉。支付利息方面,我們大體上算了個賬,1400億元造的公租房,租金完全可以償還800億元的利息,還本方面則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租售公租房的商業配套設施,可逐步償還400億元的貸款本金;二是重慶《公租房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居住滿5年后,公租房可以向特定對象出售,銷售價格按綜合成本確定。按此測算,出售30%的住房,也將實現400多億元的進賬。這樣就可以把賬給平衡過去了。
黃奇帆說,重慶通過上述五項措施來推進公租房、保障房建設,去年建了50萬套,占全國57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的近9%,今年我們繼續建了50萬套,占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的5%。重慶建設的100萬套保障房,一半是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形成的安置房,一半是公租房。目前,重慶的公租房已經通過搖號配租了三次,為5.5萬戶家庭、十幾萬人提供了住房保障,今年內還將繼續組織搖號配租,最近的一次就在11月23日,還將有更多的老百姓因此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心愿。
鏈接
中國市長協會 和“中國市長論壇”
中國市長協會是由全國各城市現職市長、副市長及直轄市的區長、副區長參加組成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于1991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現有會員約6000名,遍及全國658個城市。
由中國市長協會主辦的“中國市長論壇”迄今已連續舉辦八屆,此次在安徽合肥舉辦的“2011中國市長論壇”主題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高城市發展質量,推進“十二五”規劃的科學實施。(記者 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