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改商,其實并不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居民擅自改變房屋結構以及使用性質的現象,在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幾乎算得上一種“城市病”。
而昨天上午,杭州紹興路上的現代雅苑一居民樓內的一把明火,再次暴露出杭州小區內“住改商”的安全隱患。因為著火的陽臺上堆著許多紙盒,而住在其中的租客正是在這里悄悄開著一間外貿公司。
一把明火,“燒”出了隱形公司
昨天上午,家住現代雅苑的章先生正在小區花園里散步,抬頭一看突然發現20幢3單元402室的陽臺濃煙滾滾。
著火了!小區保安隊長程師傅在門崗就看到了濃煙,“我叫上三個保安,提著兩個滅火器就過去了。”
而此時,陽臺的明火已經躥了出來,隨時都可能危及樓上樓下。程師傅等四人迅速沖到樓上,先用干粉滅火器,表面熄滅了,但里面還在燒,幾個人再用自來水沖,終于徹底澆滅了。
可這時陽臺上已經一片狼藉。記者在現場看到,4個平方米的陽臺上,堆著燒剩了一半的硬紙盒和燒焦的飲水機。火災原因很快就查明了:原來是住戶的小孩在陽臺點火玩,不小心玩大了。
不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402室本身吸引過去了,因為這根本不像一個家——
昨天上午,記者特意走進了402室,進門迎面就是一個屏風,上面寫著“杭州甲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左手邊還供著一尊財神,再往里面走應該就是客廳了。
里面除了兩張辦公桌外,凌亂地堆放著大小不一的紙盒,有的還裝著兒童書包。里面的房間看起來像是辦公室,老板椅、辦公桌一應俱全。
這里難道是一個公司?
402室內一個正在整理的女子說“No”,她極力否認這里是辦公點。
但經物業核實,這里確實是一家貿易公司。程師傅說,這房子住的是租戶,不是房東。“這次要不是因為著火,我們也沒有想到這里面還在辦公,小區那么多家,我們也不可能挨家挨戶去檢查。”
隨后,記者還從小區業主處得知,402室已經很出名,曾因為群租被投訴過。
物管的孔先生也證實了這個說法。“不管是辦公還是群租,我們都是不允許的,畢竟這里是居民區。”不過規矩是規矩,在實際管理中,讓人頭疼的業主也很多。“按照要求,出租房都應該到物業這邊登記一下,包括租住戶也應該來物業登記一下,但實際上很多業主都不會理睬,我曾經碰到有的業主這樣回答,我的房子我做主。”
民居變公司,依然紅燈閃爍
民房變成了公司,其實并非僅僅在現代雅苑出現,頭疼的也并非野風物業一家。
體育場路上御華社區就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杭州某酒店在社區一居民樓內開分店臨時籌建部,對外發布招聘信息,留下的地址就是租住的房間,每天人來人往,讓樓上樓下業主忍無可忍,投訴了很多次。“現在酒店開業了,但是又變成了他們員工的集體宿舍,樓下居民意見很大,但我們也只能進行勸說。”小區保安很無奈。
除了開公司,還有人在居民樓內開飯館——去年,杭州新華坊22幢1單元2樓住宅房就曾被出租戶開成快餐店,結果跑不走的油煙就直接往樓上樓下躥……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在“住改商”的矛盾中,一般業主物管維權很難。僅以新華坊為例,房東直接把房子交給中介,然后以最高價租出,許多時候房東并不關心房子的用途。等到業主物管發現時,往往已經生米煮成熟飯。
“租客會說我花錢租來的房子,有事找房東,而遇到不講理的房東,也不會理你。”小區業主很氣憤。
“我們只能進行協商,反復和房東溝通,畢竟我們是服務業主的。”物管也是一肚子苦水。
除了擾民,安全隱患同樣存在。“居民樓內的消防標準都是按照住宅來規定的,但變成經營場所,要求就完全兩樣,而且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也非常大。”杭州消防部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物權法》,讓住宅對公司說再見
其實,一些剛起步的公司由于資金緊張等因素的制約,在租賃經營場所時也是精打細算,選擇住宅為經營場所的現象較為普遍。
早在2009年11月,出于新政鼓勵大學生創業,杭州市相關部門曾表示,允許大學生以大學生公寓、居民住宅或商住兩用的高層建筑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不過,這個政策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比如對從事的行業,一般僅允許從事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成果轉讓)及廣告業、設計業、經濟信息咨詢、策劃業等無污染的服務性行業。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前提條件:以不擾民為原則,并需要事先征求本單元住戶意見。
但記者采訪了數個小區的物業,發現其實這條“緊箍咒”拿不住“悟空”們:
許多已經被發現居民樓內開公司的,不管是不是大學生,沒有一家會事先征求單元住戶意見;
其次,如果認真咨詢,讓所有居民都同意在自己所住單元開公司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實際上,《物權法》的實施已經讓經營場所與住宅基本說“再見”。
浙江援手律師事務所律師潘永明解釋說,《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由于絕大部分業主并不希望與公司作鄰居,也就是說《物權法》實施后,居民住宅一般情況下將不再允許作為經營場所使用。
給各位讀者,提個醒: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鄰居開起了公司,在告知物業的同時,也可以向工商部門核實,如果證明有擾民情況存在,相關部門將會進行處理。 (感謝讀者王先生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