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1月14電(房產頻道 胡可璐)調控持續,樓市入冬,房企普遍遭遇生存壓力,拿地熱情更趨謹慎。據悉,10月份國內 9個城市均無住宅地塊成交,土地市場遭遇寒流,觀望情緒濃厚。
專家表示,未來調控政策與房價走勢仍不明朗,房企目前考慮的是生存問題,相比擴張拿地,采取保守策略、持幣觀望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9城市土地市場零成交 土地市場“入冬”
11月9日,昆明11月份的首次土地拍賣以冷談收場,1宗商業金融地塊流拍,1宗城鎮用地底價成交,最終成交面積56835.83平方米,17391萬元。
近日,上海土地市場有5幅地塊出讓,但4幅地塊提前發布消息終止出讓,僅一幅地塊成功交易。近期廣州市土地市場也頻頻遇冷,出讓18宗地塊中取消12塊土地的出讓,賣出的地塊也都底價成交。土地市場提前入冬,加重了市場的觀望情緒。
中國指數研究院重點監測的100余家房企中,10月僅中糧地產在上海有新增土地,其余重點監測房企均未在一線城市出手拿地。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10月份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廈門、福州、吉林、洛陽、西安9個城市均無住宅地塊成交。10月北京土地市場多宗地塊無人問津,11月份雖有爆發,但土地出讓金卻同比大幅下降40.81%。業內人士稱,伴隨著房價下跌,住宅地塊受火熱關注的時代已經過去,土地市場的冬天已經來了。
開發商求生拿地謹慎 財政收入減少
年終將至,全國土地市場最近流拍成風,甚至出現“撤拍”現象。一般認為,第四季度本應是抄底土地市場的傳統旺季,然而供需兩旺的市場狀態今年不復存在。
新城市地產董事長曹志偉認為,賣地遇冷主要是時機的問題,現在地產商對于經濟和地產走勢都很迷茫,所以開發商會慎重。下半年大部分公司受限購限價的影響,資金回籠不暢。
而樓市調控不見放松,很多房企面臨的是生存問題,緩解資金鏈壓力、消化庫存是當務之急,而不是擴張那地。對此,地產經紀學家鄧浩志表示,現在樓市已進入嚴冬,所以房企也應轉為采取保守策略。現在也正是各房企練“內功”的時候,優化產品,調整市場結構、營銷策略等,為明年做準備。
在現金為王的策略下,開發商更愿意選擇觀望。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姚玲珍指出,在未來調控政策與房價走勢還不明朗的情況下,資金較為充裕的開發商也在觀望,或許到明年一二季度才會有較顯著的拿地意愿。
隨著土地市場低迷,可以預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會縮水,頻繁的土地流拍將給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帶來一定壓力。專家表示,在樓市調控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要轉變依賴“土地財政”的思路,拓寬財政來源,復蘇地方實體經濟。姚玲珍認為,地方政府可發金融債補充財政資金,采用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方式發展地方融資平臺,支持地方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