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在這個日子前后,有的商家會特別惴惴不安,而部分消費者也會有了“翻身農奴得解放”的暢快。然而,隨著一些新業務、新消費的出現,即便是在各相關部門都高度重視消費者利益的現階段,有的“權”要想維起來也似乎特別難。因為無人可找、無據可查甚至是法律規定相互矛盾……
>>難題1
網絡銷售安全堪憂
綜合京華《家居周刊》2007年迄今一年多的讀者投訴和求助,我們明顯發現,如今的家居消費涌現了許多新模式,問題也隨之層出不窮。
首先,網絡營銷迅速崛起,受到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關注,有的人積極參與網上集中采購,通過網絡定制家居產品,甚至還把現實中存在的一些標準模式搬進了虛擬世界,以網上招標等方式自家選擇裝飾公司或者裝修隊。這種方式雖然便利,但出現問題后,維權相當困難。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節省了大量的渠道費用,網上交易的價格確實便宜。但是去年,我們進行了多次暗訪,發現消費者選擇不正規的網站或者非實體公司,出現問題和存在隱患的幾率相當大。比如11月23日,我們對于活躍于很多網站上的所謂的專業水電改造公司進行了實地探訪,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公司都地處民宅,沒有相關的從業資質,很多公司都有“皮包公司”之嫌。實體的中、小裝飾公司比如迪克斯、東方逸品等尚能突然“蒸發”,更何況是網上的不知名的公司了。甭說售后服務了,人家連個固定的辦公地點都沒有,手機一關,估計您家出了事,連他們的人都找不到!
京華觀點: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兩面著手,作為消費者,您應當正確地認知到,網上的那些公司報價低,刨除一部分渠道費用之外,大多數是緣于他們不用繳稅、不用上保險,管理成本低廉,人家賺的就是一個鉆空子的錢,所以指望他們有良好的質量和服務,也屬勉為其難。
其次,作為主管部門,是不是也該制定相關的網絡經營規范呢?比如,實名制注冊,根據規模劃分等級以及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另外,相關網站也該規范管理,為了確保自己網站的聲譽,對于相關注冊和內容的真實性進行監管。
>>難題2
主材供應與工程脫節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將主材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瓷磚、地板、櫥柜、潔具、壁紙、內門、衣帽間等,大凡您在家居建材市場上能見到的,都可以委托他們代買。消費者在家裝公司購買主材,不但能省去奔波之苦,同時也能享受到價格方面的優惠,比如多數公司為了促進主材銷售,都會將主材購買數量與家裝基本工程款掛鉤,達到相應比例后,折扣相當可觀。
可是,主材廠商和家裝公司畢竟只是合作關系(掛自家品牌,委托加工另論),因此產品送貨出錯或延遲也在所難免。此外,有的主材商提供的產品或者安裝存在問題,消費者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把錢交給了家裝公司,有問題當然得找他們算賬。隨著這項業務發展迅猛,涉及三方的扯皮事件也越來越多。
京華觀點:如何實現科學的管理,更好地協調工程、主材商以及消費者三方的關系,成為家裝公司必須下工夫的環節,同時也關乎著其聲譽和發展。
作為消費者,您也應當明白,家裝公司和您簽訂的只是主材代購合同,送貨和售后服務基本都是由主材廠商負責。而通常情況,主材商和施工工人是沒有利益關系的,所以工人拒絕搬運或者酌情收費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到底誰該做什么事,出了問題找誰又該怎樣收費,大家應該事先談好。
>>難題3
多頭管理法規相互矛盾
一件產品也許符合現行法規下的生產和檢測標準,那么它就可以被認定為合格產品。然而,進入了家庭,經過生活檢驗或者是換一條法規去檢測,它又顯然不是一件合格的產品。在我們的消費過程中,就存在著這樣的矛盾,因為法律還不夠嚴謹,管理尚存在盲區。
比如,我們去年就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一個消費者購買的馬桶符合生產標準,但是它卻不能保證一個馬桶最起碼應該具備的沖凈功能。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并查詢了相關標準,發現根本無法將這個消費者認為的“非常明顯的設計缺陷”問題認定為質量問題。專家表示,現在這屬于法律盲區,只能協商解決。
再者,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的空氣檢測問題了。我國的《室內空氣環境標準》嚴格程度趕超歐美,然而我們建材產品的質量標準卻門檻很低,這一高一低,就會導致購買的都是合格產品,但室內空氣卻超標的尷尬現象。
京華觀點:家居產業的管理者很多,整肅市場的效果卻很一般。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只能協調,沒有強制力;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鑒定和認證;工商部門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也難以主導管理。政府部門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系統管理,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