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津上調了普通住宅價格標準。由于北京原本在每年一季度出爐的當年普通住宅價格標準并未在今年如期而至,房價的不斷上漲將越來越多的新開盤商品房拖出了“普通住宅”的范圍,也使購房人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市建委有關負責人昨天透露,北京普通住宅標準今年暫不調整,明年一季度很可能會根據今年的房屋交易價格,適當提高普通住宅價格標準。
●住房交易價格普漲
目前在房屋交易中,“普通住宅”最大的實惠莫過于契稅從3%到1.5%的減半征收。北京對于普通住宅的現行認定標準是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住宅小區建筑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建筑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低于同級別土地上普通住宅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
不同級別土地上的住房平均交易價格分十個級別。與2005年的交易價格相比,一級、五至十級的交易價格都漲了幾百元,而其他級別土地上的普通住房平均交易價格都漲了1000元左右。“北京普通住宅的標準應根據房價上漲的速度做相應調整,讓更多市民享受到購買普通住宅的稅費優惠。”中原地產華北區總經理李文杰的看法頗具代表性。
●五環內難尋普通住宅
位于朝陽北路土地級別為五級的華紡易城,按照土地級別,交易均價應為6047元/平方米,平均交易價格1.2倍則是7256元/平方米,但實際上,該項目均價為15000元/平方米,已經將普通住宅標準價格遠遠甩在身后。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前三季度房地產運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五環路以內住宅期房均價為13754元/平方米,同區域的五級土地1.2倍交易價格僅為7256元/平方米。
中大恒基不動產營銷中心數據顯示,目前京城在售500余個項目的銷售價格中,如果按照去年頒布的普通住宅認定標準,除平谷、延慶兩個土地類別為七級以上土地的區縣以及房山、大興、密云部分地區外,符合普通住宅標準價格的項目鳳毛麟角。多數購房者支出了“高檔住宅”的價格和稅費,買到的只是原來的“普通住宅”。
●為減契稅房主拖延辦產權
房價持續走高,普通住宅的政策優惠又不給勁兒。急于買房的市民便打起了自己的算盤。陰陽合同仍然是二手房買賣雙方最常用的辦法:在最低計稅價格和普通住宅標準價格間定一個“中間價”,按中間價申報繳稅,這就能比按房屋真實交易價格少繳稅了。
購買非普通住宅的業主也有自己的辦法。“從與開發商簽訂預售合同,到為房屋辦理產權,之間通常要間隔2年左右的時間。而契稅通常在辦產權之前繳納。”今年6月在豐臺買房的李先生介紹說,他的房子“超標”不多,因此他打算等到普通住宅標準價格提高后再去辦產權。“只要房子在繳稅前能重新‘回歸’到普通住宅,房產證晚拿幾個月也沒關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