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兩月,已經有數家地產上市公司對外表示自己的股市再融資計劃受阻。重壓之下,樓市價格并未見明顯松動,不過,基于房企資金逐漸趨緊的狀況,業內人士預計,在上市再融資途徑被堵之后,信托基金融資將成為一個渠道。
房企增發頻頻受阻
來自冠城大通近日的公告顯示,該公司董事會已經決定撤銷不超過16億元的配股再融資方案。公告表示為“鑒于目前國家有關房地產行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
冠城大通16億再融資計劃的擱淺并非個案,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包括世茂股份、招商地產等大型上市房企在內,都曾以類似理由撤銷了此前既定的增發方案。
“在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下,今年房企再融資總體偏緊。”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昨日(6月17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放棄再融資計劃。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高級經理劉淵也對記者表示,招商地產的融資可謂內地其他大型房企融資的風向標,萬科、保利等房企與其背景相似,也極有可能停止增發。
6月13日,有媒體引述萬科某高管人士的話稱,由于受政策影響,公司112億元再融資計劃實施難度較大。該人士指出,在嚴厲調控下,大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難度很高,融資計劃實施的可能性并不大。記者統計,一旦萬科最終放棄增發,上述四家企業放棄的再融資額共計197億。
這個數額有一定的代表性。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近5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增發預案,擬融資額超過1000億元。截至目前,大多數的再融資申請提交后并無回應。
信托融資作用有限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增速整體放緩。前4個月,房地產授信金額合計不超過500億元,不到2009年的1/6。
銀根緊縮、上市再融資也難實現,房企只能多方面開辟渠道,信托已經成為房企的融資渠道之一。據了解,5月以來,包括中華企業、世茂股份等十余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公告了其信托融資計劃,總融資規模逾50億。
普益財富研究員趙楊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相比之前,房地產信托融資熱度增長不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房地產信托產品數量和規模同比分別大漲150%和665.24%。
上述萬科高管也對媒體表示,萬科將積極開拓其他融資渠道,包括信托融資、境外融資和境外銀行借款。
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由于信托公司的融資能力有限,在以資金密集型為特點的房地產開發面前,信托融資的作用比較有限。
趙楊介紹,據他所掌握的數據顯示,信托融資在整個房地產行業融資中只占比1%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所長邢成昨日也對記者直言,從整個房地產行業來看,信托基金對于房企來說只是一個輔助的融資渠道,短期內很難形成一個主要渠道。
“信托融資針對中小型開發商的作用比較明顯。”趙楊表示,大型房企如果要信托融資,一般是某個項目上存有幾個億的資金缺口。
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人士對記者表示,房企融資在銀行授信減少、增發難實現的情況下,轉向信托融資也是一種途徑。但非要說信托融資是“救命稻草”,則有點勉強,“信托做一個大單也就30億元~40億元,與銀行授信額度比起來太少了。”
楊紅旭也表示,單靠信托無法滿足房企的資金需求,而且前者當前本身處于緊縮的狀態。
上述信托人士透露,在房地產新政出臺后,他們針對房地產開發的信托產品反而少了,挑選企業的標準更高了,“在風險控制上更加審慎,銀監會提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在當前房地產新政的影響下,邢成對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展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不會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動蕩,而出現階段性的逆轉。”(記者 吳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