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6分報道,現在說到物業費,不管是物業還是業主都很敏感。通常業主一旦和物業公司產生矛盾,基本上都采用拖欠物業費這一招,結果雙方僵持不下,分歧越來越大,矛盾很難解決。
在業主和物業公司之外,引入第三方機構測算物業費的價格。這種方式是否能解決越來越復雜的物業糾紛?昨晚,《新聞縱橫》值班編輯李揚采訪了一些業主和物業公司,他們的態度總結起來四個字——“謹慎樂觀”。
中國之聲收集了各方的問題,昨晚就此參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物業管理專家舒可心教授。
第三方誰來當?怎么當?
雷女士:問題你第三方能不能承擔起這樣的責任來,有沒有這樣大家都認可的機構,這樣的第三者,在實施過程中怎么實施沒沒有細則出來,怎么保證自己拿著這個東西不是虛的,是可以每一步每一步都可以走下去的,是可以落實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滿意,但是能大部分都滿意,能不能有這個細則出來?
專家:政府培育第三方機構 市場負責淘汰和評估
舒可心:第三方怎么產生,其實北京市政府在這個文件當中也非常清楚了,本市積極推動積極培育物業服務獨立第三方評估監理機構,也就是說政府想要培育市場化的第三方監理機構,關于第三方監理機構北京市政府已經出臺了一個文件關于專家的產生、核定和登記,以及專家定期淘汰的這些東西。同時我們看到,北京市還出了一個文件,關于印發北京市物業項目承接查驗評估規范和費用評估規范,還有服務質量評估規范,三個試行的通知中答復了這位聽眾的問題,就是關于物業項目怎么承接?物業費用怎么評估,物業質量怎么評估,這些市政府建設部門都已經作出了比較明顯的規范。其實說到底,第三方監督就是引入市場對交易雙方市場化的監督,它怎么實現公正呢?隨著市場淘汰那些沒有誠信的第三方監督企業就使得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評估人越來越明白自己是用誠信來做事。
評估物業費以什么為標準?費用誰來承擔?
北京市某物業公司負責人楊先生:這次實行的第三方參與物業費的評估以什么為標準?比方說以建筑及設施等硬件,還是以小區的環境、設施及人員配套等軟件為標準?還有一個問題請第三方參與評估的費用是業主出還是我們物業方出?
專家:硬件 軟件 服務水平全有規定
舒可心:隨著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大家明白你自己有希望,有訴求,得你自己花成本來解決,包括啟動訴訟機制,上法院也得你自己花錢告,法院不會自己來找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北京市辦法當中已經明確說清楚了,它原則是誰委托誰付費,就是物業服務企業想委托你就付費,業主方想委托就業主付費,如果雙方都想委托,那么雙方平攤這個費,實際上還是引入市場的協商機制,第二物業服務企業的問題,剛才我已經講了,硬件、軟件還有價格,這些都是可以評估的,再次強調同一天發布的三個試行規范說得非常清楚,一個是北京市物業項目承接查驗評估規范,這個其實主要是硬件,還有一個北京市物業服務費用評估規范,指的是價格,還有一個是北京市物業服務質量評估規范,指的所謂的軟件指他們的服務水平。
何時才能啟動物業費評估?
北京市某小區業主金女士:比如說像我們這種還沒有買房的,到那兒看人家物業標價已經出來了,但是可能我們對這個價格表示懷疑,感覺價格高了,想讓它重新評估,我們有沒有這個權利,還是說我們只能被動接受他給的價格?
業主委員會產生之后 物業費的費率就可以由業主共同決定
舒可心:舉個例子發展商定的是2塊,評估機構評估的1.8元,公示在那兒,業主可以盡管買這個房子,因為前期物業費只要業主大會不成立,房產商不啟動業主大會的話,前期物業費是1.8元也好,2塊也好,2.5元也好,都是由房產商來承擔的,一旦房產商成立業主大會以后,或者是業主們自己成立業主大會以后,選舉了業主委員會,物業費的費率就可以由業主共同決定,到那個時候假定交房期是兩年,到那個時候也許業主們覺得1.8元也不合適,可能選擇1塊5或者1塊3這取決于業主們共同決定,所以大家不要在買房子的時候就決定兩年以后的事情,因為兩年以后你們才是業主,那個時候你才真正有了這個表決權,成立業主大會以后,由業主共同決定,所以價格都是可以變的,市場經濟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變的,都可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