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月,廈門燕窩行業生意已經開始紅火。但紅火的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內幕,昨日一位經營燕窩多年的老板向記者曝出行業內部潛規則:很多燕盞是通過化學去毛后加膠加水的“加料燕窩”。
價格漲了10%左右
昨日,記者走訪了廈門部分品牌燕窩專賣店、滋補品店及藥店。在濱北某藥店內,普通白燕的價格為25元-35元/克,在部分品牌專賣店內,則要36元-58元/克,產地和品質各異。
“這個價格比去年漲了差不多10%。”一名品牌燕窩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中秋前后向來都是燕窩銷售旺季,目前我們的營業額已經比平時多出2-3成。”
用化學試劑除毛
在采訪中,一名從事燕窩經營多年的老板Abe向記者揭露燕窩行業的潛規則。Abe首先說,現在市面上徹頭徹尾的假燕窩比較少,也比較容易辨別,真正讓人頭疼的是那些燕窩加工流程中,用化學試劑除毛后再加膠加水增重的“加料燕窩”。
燕盞采摘后,通常都要經過“除毛”、“成型”、“風干”等步驟。但“人工揀毛耗時耗力,一個熟練工每天最多揀40克”,有的商家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加快速度,就用雙氧水兌制成 “化毛藥水”,將燕窩中的雜毛化去。“這個藥水比例要經過專門調配,不然會連燕窩也一起化掉。”Abe透露。
化毛以后,燕盞上原來留有雜毛的地方就有了空隙,賣相不討好,這時候,部分商家還會采用含有木薯粉等成分的膠水對縫隙進行填補,在此過程中還會加水,通過膠把水鎖在里面。
按照Abe所說,如果燕窩采用純人工揀毛,需要把燕窩完全泡開,燕窩的損耗率在25%-30%之間,除了雜物、雜毛的重量外,有時還會損失一部分燕窩。
但是“加料燕窩”卻不擔心“體重”,因為“有的商家甚至按照1:1加膠,1:1加水”。Abe說,這樣的加料燕窩不但加工過程中沒有損耗,反而會增加重量。
“一盞8-10克,其中只有3克是真正的燕窩”,其余都是加的料,不但破壞了燕窩的真實營養價值,而且化學殘留會損害消費者健康。“那些假血燕也是先通過加料,然后再用鳥糞熏制而成的。”Abe透露。
記者梁衛浩 福建臺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