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歸來褒貶不一
游學到底是“游”還是“學”,游的比例大還是學的比例大?記者采訪多位曾參加游學項目的孩子,發現他們對于游學項目的褒貶不一,有人說游學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有人說游學不過是貴價出境游。不過專家和家長就提醒說,想要選擇到好的游學項目,一定要貨比三家,仔細比較路線,不能盲目跟風。
有贊 初三女生連續三年游學 花近十萬家長說“值”
15歲的毛睿家在海珠區新港西路,初中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在剛過去不久的中考前參加市舉辦的奧林匹克比賽中脫穎而出,目前已經被華師附中高中部提前錄取。毛睿連續三年參加了海外游學團,2007年暑假去了澳大利亞的悉尼,2008年暑假去了英國的牛津,去年暑假則去了美國的洛杉磯。
連游三國大贊體驗精彩
毛睿回憶起去年暑假游學時的情況,依然十分開心。那次游學的前兩星期,毛睿和其他小團友住在一個叫作Santa Barbara的小鎮,該地十分接近太平洋(601099),街道小巧,再加上獨特的海洋性氣候,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幽靜小鎮。寄宿家庭的爺爺Bob很詳盡地給大家介紹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包括為他們做傳統美食,還利用周末帶大家出海體驗太平洋的獨特風光。毛睿說,她覺得去年美國游學之旅收獲頗豐,“觀察,才有發現;體驗,才有差異可言。美國之行的精彩之處,就是因為我的觀察和體驗。”
毛睿的爸爸說,毛睿第一次去參加游學團時僅13歲,作為父母還是很牽掛的,所以每天基本都會通一次越洋電話。但毛睿去了三次游學,沒有一次因為不習慣而向父母抱怨。“閱歷增長了,膽識和思想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毛睿的爸爸對女兒很滿意。他認為,參加游學后,孩子的獨立性更強,性格也非常開朗。“這與多次游學有所關系。”
雖然每次出去游學就要花兩三萬元,3年暑假下來花了將近10萬元,不過毛睿爸爸表示目前手頭還寬裕,孩子幾趟游學不會造成家中經濟壓力。不過孩子即將升學的華師附中,每年寒暑假都會組織集體活動,所以接下來的三年他們也不打算再送孩子去游學了。
游學歸來計劃出國留學
家住海珠的小陳目前在珠海讀大一,她去年高考后曾參加一個美國游學團。她告訴記者,那次的游學經歷對她有較大的影響,她在讀的國際新聞專業也跟游學經歷有很大關系,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再去美國。
而正打算申請去澳洲讀大學預科的小蓮告訴記者,她去年暑假參加了一個澳洲游學團。在悉尼、昆士蘭各地的一番游歷,也讓她愛上了澳大利亞。“沒有廣州的擁擠人流車流,空氣清新,還有漂亮的大海。”她認為澳洲非常宜居,便萌生了將來要來這里學習和生活的愿望。于是回國后,她便開始和父母商量,打算去澳洲讀大學。今年小蓮剛剛參加完高考,雖然很多同學已經開始放松玩樂,她還在積極學英語備戰留學。
有彈 線路簡單收費貴感覺就是“貴價出國游”
“現在游學游的成分大,學的成分小。”兩次讓兒子參加出國游學團的袁先生說,他前年和去年都給兒子報名參加了游學團,不過一次比一次失望,以后也不打算再嘗試。
前年暑假,袁先生讓兒子參加了英國游學團,去年則去了美國游學,游學團都在15天左右,兩次加起來花費了8萬多元。袁先生的兒子告訴記者,所謂的游學其實就是跟出國游差不多,只不過在15天里的某幾天上午安排一些校園游,“就是去大學里轉幾圈,由留學生來介紹一下學校各個地方。”他告訴記者,他和爸媽一起去北京旅游(000802)過,感覺跟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里轉悠的性質差不多。
真正能學到什么?袁先生的兒子說,他們團住在酒店,有時自己去買吃的喝的要用點英文,其他時間跟團里的老師、同學在一起,都是講粵語。因為每天都要到處奔波疲于趕赴各個參觀點,短短十幾天的旅程讓他覺得特別累。袁先生說,聽了兒子回來后的描述,深感所謂游學只是“貴價出國游”,對孩子的實質作用非常小。
而記者在游學機構采訪了多位前來咨詢的家長,他們也普遍認為現在游學的價格過高,“價格中的水分太多”。一位帶女兒去某機構報名的林先生說。他告訴記者,他對比了多個普通出國游和游學項目的線路,發現很多參觀點和線路安排都是相似的,游學項目只是多了“參觀大學”、“英語授課”之類的內容,價格卻是普通出國游的一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