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被曝聚光燈下,而各種洋快餐也接連陷入誠信漩渦,麥當勞、肯德基、味千拉面無一例外。
中新網8月2日電 (財經頻道 馬麗) 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的西式快餐,因其方便、衛生、快捷的特性而備受大眾青睞。近期,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被曝聚光燈下,而各種洋快餐也接連陷入誠信漩渦,麥當勞、肯德基、味千拉面無一例外。
是在強大的行業競爭壓力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經營策略,還是所謂“入鄉隨俗”,逐漸形成疏于監管的慣性?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然而在食品安全口碑頻遭詬病的時下,無論是“中國和尚”還是“外國和尚”,都將面臨重塑消費者信心和企業信譽形象的艱難課題。
麥當勞食品安全難保障
關鍵詞:生蛆、曝曬
湖南公共頻道8月1日一條視頻新聞報道,長沙市一男孩所選的麥當勞雞翅套餐,雞骨中爬出多條蛆蟲。根據報道,現場工作人員并不承認食品加工有問題,對當事人只承諾帶其去醫院檢查,并贈送玩具作為補償。
面對媒體的質疑,麥當勞隨即發布聲明稱,麥當勞雞翅的保存溫度為-18至-23攝氏度,雞翅烹飪時雞翅內部溫度按要求須達到74攝氏度以上,在上述環境下,在雞翅中存在活蟲的可能性為零。而有專家表示,不排除從中央廚房到門店的配送過程中,或者在店內受到污染。
麥當勞的質量風波遠沒有停止。今天《京華時報》再度曝出麥當勞漢堡原料“曝曬門”。報道稱,網友發帖麥當勞密云鼓樓餐廳門口,成箱的漢堡原料面包,因在陽光下曝曬而致保鮮膜里布滿水汽,有的保鮮膜甚至破裂,面包直接裸露在外。雖然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對外表示,該批次面包已被處理,并對責任餐廳進行嚴肅處理,但仍有網友表示“別再迷信洋貨啦!”
肯德基“豆漿門”
關鍵詞:暴利、添加劑
麥當勞與肯德基,這對先后進入中國的兩大快餐連鎖巨頭,在這次食品信譽風波中再度淪為一對難兄難弟。肯德基最近正因“豆漿粉事件”而身陷輿論漩渦。
根據《勞動報》7月28日報道,肯德基的豆漿原是豆漿粉兌沖而成,成本僅為售價的十分之一。肯德基對此回應承認豆漿系豆漿粉調配而成,但稱其豆漿粉有別于市面上一般出售的豆漿粉,而是與供應商益海嘉里集團開發的新配方與生產工藝加工而成。
雖然肯德基一再聲稱其豆漿廣告從未宣傳“現磨現做”,但消費者認為,打著醇豆漿的招牌,很容易混淆視聽。《21世紀經濟報》報道稱,肯德基一杯熱豆漿的售價為6.5元,而根據網上報價,豆漿成本僅為售價的10%。
對如此懸殊的成本差價,肯德基的官方回應至今沒有作出任何解釋,而對消費者普遍關心的豆漿粉中是否加入添加劑一事,肯德基也同樣以沉默作答。
味千拉面的“骨湯謊言”
關鍵詞:濃縮液、消費欺詐
同樣因貨不對板而備受質疑的味千拉面最近可謂元氣大傷,不僅因使用濃縮液勾兌“老湯”而被疑涉嫌欺詐,更因為這一事件遭驗明查身,一度被指認“假洋鬼子”身份。
在此事曝光前,味千一直對外宣傳其“湯底是用豬骨經過20多個小時熬制而成”“ 一碗湯的含鈣量高達1600毫克”,后經證實,所謂的骨湯實際是用濃縮湯液勾兌而成。而根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的解釋,“檢測樣本為味千拉面委托中國烹飪協會送來的濃縮樣品,” 一碗湯內的鈣含量應該只有48.5毫克,與此前味千標榜的1600毫克相去甚遠。
對虛假宣傳一事,味千拉面未給予正面回應。根據《中國經濟周刊》8月2日報道,北京水平律師事務所的劉瑞濤律師接受采訪時表示,經營者為促成交易或消費而虛構事實,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信息,就構成了消費欺詐行為。
據悉,7月25日,味千股價重挫8.29%,一天時間市值蒸發15億港元,味千拉面的女掌門人潘慰的個人財富也因此縮水7.18億港元。7月26日,味千股價在高盛的力挺下上漲1%,中止了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