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配料“中央廚房”藏身城中村。圖中人物為味千中國掌門人潘蔚(騰訊財經配圖)
味千拉面“骨湯門”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味千拉面在廈門的一家配料作坊被查處。蹊蹺的是,這個小作坊使用的是“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其法人代表與上市味千的法人代表均為潘慰。然而,這個小作坊真是自稱衛生標準通過國家檢驗及認證的味千拉面的“加工中心”嗎?此加工中心是假冒味千在進行生產,還是味千拉面的“嚴格衛生標準”謊言又一次現形?《每日經濟新聞》派出兩路記者奔赴廈門、重慶展開調查。
8月1日,有市民因懷疑某“黑作坊”生產味千拉面的產品,而向廈門當地媒體舉報。當地工商部門對廈門湖里殿前一條偏僻小路邊一個不起眼的加工點進行了突擊檢查。
檢查的結果是:加工點堆放著印有“味千拉面”的箱子、其衛生許可證已過期、配料的生產日期被篡改。記者還在現場發現了濃縮包裝的“味千千味湯”。而據加工點的工人稱,這些保質期只有數天的 “早產”配料將送往廈門、福州、泉州以及漳州等地的味千拉面門店。加工點一位林姓的負責人更是表示 “這是味千拉面的中央廚房”。
在工商執法人員要求該加工點負責人出示營業執照時,上述林姓負責人拿出的是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上的法人代表為“潘慰”,而味千拉面的創始人也是“潘慰”。
這樣一個疑為“黑作坊”的加工點真是自稱衛生標準通過國家檢驗及認證的味千拉面的 “加工中心”嗎?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每日經濟新聞》奔赴廈門、重慶兩地展開調查,試圖撥開層層迷霧。
味千廈門加工廠“見光死”
記者在廈門湖里衛生監督所看到,上述加工點的食品衛生許可證顯示其身份為 “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廈門加工廠”,在殿前落地已經4年左右,主要經營范圍為配送(加工)肉制品等。
湖里衛生監督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湖里衛生監督所在工商所之后前往檢查,當時該工廠已經沒再進行產品生產。而此前廈門本地媒體的報道信息指向該工廠之前至少有進行一些半熟品生產加工,且有產品出現生產日期晚于當時時間的 “早產”現象。而“味千千味湯”,配料表上標注的成分為豬骨湯精、食用碘鹽、千味湯調味料等,產地為上海。
“很多是配送。”湖里衛生監督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加工廠提供的配貨單顯示,其配送的很多材料均顯示已經打包成箱,部分材料后還顯示其產地,比如糯米等來自深圳,但“味千千味湯”卻未顯示產地。
不過這家工廠卻著實惹怒了地方監管部門。據介紹,這家加工廠只有重慶公司的營業執照而無本地營業執照,加工廠人員解釋稱,他們屬于連鎖企業的“中央廚房”,只是配送內部門店,沒有對外經營,因此不需要在廈門當地辦理營業執照。
“怎么可能不需要?”湖里衛生監督所人士指出,這家加工廠沒有辦本地營業執照卻已經在當地經營約4年,沒有交稅。目前尚不清楚廈門相關部門是否向該公司追繳稅款。
而讓這家工廠“見光死”的原因是因為其還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據了解,由于該加工廠的食品衛生許可證已經過期,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規定,該加工點屬于餐飲連鎖企業建立的中央廚房,應當按照規定申請《餐飲服務許可證》。
就這樣,這家問題重重的加工廠首次被外界發現后就被廈門湖里衛生監督所要求停止生產,進行整改。
“中央廚房”藏身城中村
廈門市湖里區殿前位于廈門高崎機場周邊地區,是廈門典型的城中村,相關數據顯示該村的外來人口可能就有十幾萬。在這個偌大的村里,高高低低的各種建筑擁擠地聚集在一起,在一些小巷子,各種電線交織在頭頂。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起落的飛機頻繁地從矮矮的小樓頂上轟鳴而過,機體清晰可見。
連續兩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村中約20位村民打聽,但偌大的城中村里似乎沒幾個人知曉這家工廠。昨日,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記者終于在傍晚找到這家工廠。
湖里區殿前一個隱蔽的巷子,一扇普通店鋪的鐵門。如果不是鐵門前停著一輛冷鏈貨車,誰能想得到這就是店面光鮮的味千拉面的后方配料配送加工廠?
加工廠的工人一箱箱地把冷凍肉制品等配料搬上冷鏈車。搬運的工人否認是要送往各家味千拉面館,而稱是要運回廠家。“我們都要失業了。”一名工人無奈地說。
工人王先生承認為味千配送材料,但不承認進行生產,在記者多次追問下才有一名工人承認在本月之前確實曾進行一些熟肉制品加工。記者要求進入加工廠查看,被一名工人擋住。而從門外往里看,工廠主要由兩間倉庫和一個加工車間組成。
根據相關規定,中央廚房的食品加工操作和貯存場所面積原則上不小于300平方米,并要求中央廚房必須設置與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種相適應的檢驗室,但該加工廠被發現并未設置檢驗室。在湖里衛生監督所的檢查中,這家加工廠的面積被認為偏小。
雖然相關部門的說法是暫停生產、整改。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面積無法達標,該加工廠要在本地繼續存在可能性不大。
加工廠一位工人印證了這一說法。他稱,現在加工廠正將配料運回總部,不日工廠將停業。對于運回哪里的總部,有人說是上海,也有人說是東莞。
工人顯得很警覺,幾乎不愿意回答任何問題,埋頭搬貨。由于匆忙,貨品幾度掉到地上。幾分鐘過去,貨車已經裝滿。幾名工人尚未上車,負責人張先生就迅速拉上鐵門,怎么敲也無人回應。
還原重慶味千餐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還來到重慶市工商局。查詢工商資料之后,發現確有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潘慰。正是味千拉面的創始人。
據工商資料介紹,潘慰,香港人,出生于1955年8月6日。其在2004年決定成立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的11月12日正式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而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共有兩個發起股東。其中的大股東正是潘慰旗下的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系香港領豐國際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24日在上海浦東新區投資成立。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35萬元,擁有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90%的股權。而出生于1973年的四川省井研縣吳曉彬當時出資15萬元,占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10%的股權。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選址為九龍坡區楊家坪斌鑫世界城。
記者從一份日期為2005年6月6日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對外投資決議上看到,經公司股東共同研究,同意出資135萬元,作為股東與其他股東共同成立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并委派潘慰為股東代表,參加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股東決議并行使股東權利。
2005年6月6日,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召開了首屆股東大會。此次股東大會共有4人參加,分別為潘慰、馮漢明、吳曉彬、尹一兵,在會議上選舉潘慰為公司的執行董事及法人代表,選舉尹一兵為公司的監事,聘任吳曉彬為公司總經理。
2005年7月,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收到了重慶市工商局九龍坡分局準予設立登記通知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005年7月5日重慶市工商局頒發給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上看到,該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餐飲服務、銷售飲料、瓶裝酒。
然而,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后,吳曉彬所占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10%的股權,就以零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在2006年8月28日,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吳曉彬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吳曉彬將其持有的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10%的股權轉讓給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雙方確定的轉讓價格為人民幣零元。此后,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便占有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成為了該公司的單一股東。
在同日召開的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股東會上,吳曉彬被免去了經理職務,景志恩被聘為了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經理。記者了解到,景志恩出生于1968年10月,是四川省三臺縣人。
對于吳曉彬為何選擇以零元的價格轉讓自己手中持有的10%的股權,記者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