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收油,山東精煉,河南上市
寧波警方破獲一個制售地溝油團伙——每噸油可獲利上千元
一口已經被燒得發黑的大鍋,正發出陣陣餿臭味。
里面盛滿了從下水道里撈來的污水,漂浮著各種剩飯、剩菜,看著令人作嘔。
這只是寧波警方在寧海查獲的一個地溝油加工窩點。
順著這條線索,警方發現了一個專門非法制售地溝油的產銷鏈條,巨大的利潤讓許多黑心人參與其中。
昨天,記者從寧波警方了解到,這個地溝油案已經告破,共查扣非法加工的食用地溝油原料和成品共計694噸。
寧海:林子里藏著地溝油小作坊
飯店里撈來地溝油,就在這里粗加工
今年3月底,住在寧海桃源街道附近的居民向民警反映,經常風一吹,就會聞到一陣陣像死老鼠一樣的惡臭。
很快,寧海縣警方在排查中,發現了一個簡單的地溝油加工窩點。
小窩點是一個不到一百平米,開放式的小加工作坊,隱蔽在一片無人的林內。
作坊里擺著一口已經被燒得通透發黑、直徑1.5米左右、半人高的大鍋,四周擺放著各種已經發黑的油桶。
顯然有人在秘密收集、煉制地溝油。
在立案調查后,警方很快抓獲了一個專門收購并粗煉地溝油,再販運到外省的嫌疑人,這人名叫黃長水。
老黃50歲左右,從事販運地溝油已經有兩年了。
他說,這些地溝油都是他和老婆撈來的。“每到深夜人少的時候,就會去高級點的飯店,打開油污水分離器,將地溝油撈走。有的時候,飯店沒得撈,我們就會去下水道撈。”
老黃說,油撈來后,就在小作坊里進行簡單的初加工。
“先把撈來的原料倒入大鍋中,用火進行熬制。燒過以后,油比較輕,就浮在了表面。最后把油撇下來,然后轉入油桶內。”
這些簡單加工的地溝油,全都被老黃轉手賣了。而這批油不愁沒有買家。
山東:“生產柴油”的格林公司做著黑心買賣
多步驟精煉,地溝油裝入精致小瓶冒充正品油
經過警方調查,老黃的這些地溝油都是被山東來的業務員給收走了。
每次收購的時候業務員還拿試紙檢測油的酸價。
“測定酸價是食用油一項重要檢測指標,酸價度越高的話,這個油品越差。”寧海縣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洪聚峰說。
黃長水所販運的地溝油,收購方為什么要測定酸價指標呢?這一點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關注。
根據相關行業政策,地溝油可以回收加工,用于生產工業產品。但如果把提煉出來的地溝油作為食用油流向餐桌,則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最終,寧波專案組鎖定了山東一家叫做格林生物能源的公司。
這是一家表面上打著生產生物柴油旗號的公司,但實際上從寧海等地收購來粗加工過的地溝油就在這里精煉。
在這里,員工分工明確。
第一步是給油脫色,將大量地溝油倒入過濾機,接著加入一種“白土”,原本的褐紅色液體轉眼間就變得清澈透明。
第二步就是水洗,把那些經過脫色的油倒進一個大水池后不停攪拌,并去除雜質。
最后一步是真空,就是把油放進一個真空罐,進行加溫,來去除異味。
為了更好地掩人耳目,蒙混過關,不法分子還會往那些油里勾兌一部分色拉油和棕櫚油。就這樣,這些混合物被裝入精致小瓶,隨著那些正品油混進糧油市場,流向人們的餐桌。
河南等地:經批發零售流向餐桌
整個地溝油鏈條成暴利行業
通過對格林公司銀行賬戶、發貨票據的查證,格林公司利用地溝油生產食用油的證據確鑿。
同時,專案組發現,格林公司有相當數量的產品已被當做食用油流向了河南等地的糧油市場。從此案的地溝油生產銷售鏈條來看,犯罪嫌疑人在甲地收集和粗煉、乙地進行深加工、丙地批發和銷售,這樣做也是為了逃避當地執法部門的打擊,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據知情者介紹,地溝油加工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一條龍”式的鏈條,從收購到加工再到銷售,是個暴利的行業。
寧波公安局治安支隊一民警告訴記者,普通的一個油販子,平均每3天就能生產1桶,約180公斤的地溝油,每桶平均價格都在550元至600元。
而對于那種集生產和銷售于一身的油販子來說,利潤更是極度豐厚。
他們收購的地溝油每噸是4000元左右,加工后的“成品油”就可以賣到每噸5000元以上。
去除各種成本后,純利潤每噸在1000元左右,巨大的利潤讓許多黑心人參與其中。
地溝油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食用地溝油,會引起消化不良、頭痛、頭暈、失眠、乏力、惡心等癥狀。而如果過多食用,甚至會導致胃癌、腸癌。
“地溝油案”公安部督辦
目前已抓了20人
3月28日,寧波警方成立專案組全力偵破此案。專案組先后四次趕赴江蘇、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展開實地調查。
隨著案件調查深入,4月21日被列為省督案件,6月20日被列為部督案件。8月7日公安部將這起非法收購地溝油生產食用油犯罪案件指定給浙江省公安機關管轄。
在公安部的統一協調下,浙江省廳治安總隊、寧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通過偵查已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查扣非法加工的食用地溝油原料和成品共計694噸。
目前,專案組已先后對地溝油原料提煉和流通、非法加工、非法銷售三個環節的2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