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烤鴨”制銷團隊受審。本報記者 范繼文 攝
案卷材料中的照片顯示,查扣的“黑心烤鴨”已變質。本報記者 王麗娜 翻拍
今年5月,媒體曝光有人在北京站、前門等地出售“黑心烤鴨”,此問題立即引起公眾關注。
昨天上午,孔某、苑某、張某等5人,因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黑心烤鴨”在東城法院出庭受審。證據顯示,孔某向北京市場供應了4萬只“黑心烤鴨”,公訴人建議對5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3至7年。
媒體曝光政府重視
4萬只“黑心鴨”進京細菌超標已至極限被告人對指控無異議
今年5月,記者經實地探訪后,曝光了北京站、北京西站、前門大街附近成為“黑心烤鴨”的重災區。不法商販兜售的“黑心烤鴨”,竟然是一堆爛肉、臭肉。
該報道引起國務院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出具的證據顯示,該報道引發社會關注和相關領導的重視,并有多位領導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相關領導在批示中稱,烤鴨等地方特產事關首都形象,必須下大力氣整治、深挖深查、嚴肅處理,并請相關部門組織有針對性的整治行動。
很快,涉嫌制售“黑心烤鴨”的孔某、張某等人相繼落網,生產、銷售“黑心烤鴨”的利益鏈條由此浮現。
4萬只“黑心鴨”進京
昨天上午,孔某等5人在東城法院出庭受審。
據了解,孔某、苑某、王某均是河北保定市博野人,苑某是河北省博野縣三利肉食制品廠負責人,王某是河北博野縣利眾肉食品加工廠負責人。兩家肉食品加工廠均具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但不具備生產烤鴨的資質。
檢方指控,孔某與苑某合謀,去年至今年間,由苑某經營的肉食制品廠為孔某生產無標簽的真空包裝劣質鴨架產品。孔某購買印有“全居德”、“福聚齋”等標識的外包裝袋,在其位于大興的租住地將鴨架產品包裝后,冒充北京烤鴨銷售至東城、海淀等超市及小食品店。
被告人張某和劉某是一對新婚夫婦。檢方指控,去年至今年間,張某和劉某從博野縣華香肉食制品廠及孔某、王某等處購進無標簽的真空包裝劣質鴨架產品、印有“全居德”等標識的外包裝袋等物品,在新發地租住地包裝后,冒充北京烤鴨銷售至北京站等超市及小食品店。此間,孔某、王某應張某的要求,提供偽造的檢驗報告等材料。同時,張某還從王某所經營的肉食品加工廠購進山椒鳳爪等小食品,一并銷售。
案發后,警方在孔某的租住地,查獲真空包裝劣質鴨架產品8000余只,在張某的租住地查獲真空包裝劣質鴨架產品3800余只、山椒鳳爪1萬余袋、雞腿6000余袋。
公訴人稱,去年至今年間苑某的發貨單顯示,其向孔某供應了5萬袋“黑心烤鴨”,扣除被查扣的,應有4萬多只“黑心烤鴨”流向北京市場,而實際的發貨數量可能還要超出發貨單上的數據。
庭上,孔某表示,發貨單上的數據不是真的,只是為了在推銷時證明其銷量比較大。孔某說,他從苑某處進了140多箱貨,每箱30只或35只。
細菌超標已至極限
經鑒定,上述產品所檢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嚴重超標,不符合《熟肉制品衛生標準》,均為不合格產品。
公訴人稱,檢驗結果顯示,“黑心烤鴨”的大腸菌群數值達到1100,這一數值是極限,正常的數值應該是小于等于90。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稱,送檢食品的感官指標檢測為惡臭,部分生蛆,說明食品已嚴重腐敗變質,完全不具備食用價值。
庭上,公訴人出示了一些照片,照片顯示開包的“黑心烤鴨”如同一團黑乎乎的肉泥,完全看不出是鴨架或烤鴨。
苑某和張某辯稱,相關部門抽檢的樣品是準備扔掉或退回廠家的腐敗變質食品,“不能代表烤鴨的真實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