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本土多家乳企最終還是采取上調乳品價格來減壓。昨日,有消費者向記者報料稱,她平時購買的廣州燕塘袋裝巴氏奶昨日漲價了,平均每袋漲0.1元,零售價從1.5元上調到1.6元。記者昨日證實,包括廣州風行、燕塘等本土乳企部分產品已率先上調價格,漲幅為5%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本土乳企的重要成本鮮奶收購價今年上漲了至少10%,再加上其它生產營銷成本上漲,導致企業最終選擇通過外部漲價減壓。
粵多家本土乳企漲價
昨日,有消費者告訴記者,她發現這兩天燕塘部分產品漲價了,平均每個產品零售價漲了0.1元,士多店老板說,是拿貨價漲了。昨日,記者在廣州越秀區一家風行牛奶經銷店也獲悉,這兩三天,風行牛奶大部分產品都提價了,其中袋裝牛奶原價2元現漲為2.2元,瓶裝酸奶原價2.8元現漲為3元,平均每個產品漲了0.2元。不過,風行的學生奶、常溫奶則沒有變化。
隨后,記者從燕塘、風行等本地乳企證實,這兩天他們部分產品都調了價。其中燕塘上調幅度為3%—4%,風行牛奶漲幅為5%。據透露,長富牛奶、晨光牛奶已先行悄悄上調了零售價,其中長富牛奶漲幅較大,達10%。廣東一家本土乳企告訴記者,今年該公司的乳品價格將逐步調整,目前只是調整了一部分,其它品類將分步驟上調。不過,燕塘則表示,該公司今年只調一次,接下來不會再有調價計劃。
廣州家樂福、華潤萬家等大型超市則表示,至今尚未收到供應商正式通知,但有大賣場透露,業內早已“吹風”,提前營造“漲價”氛圍。據悉,在國內,各地乳品已陸續漲價,上月中旬,除廣州市場,光明乳業在江浙等地的部分產品提價1.8%—3%;近日,北京三元也宣布將入戶奶的價格提價10%。不過,至今為止,國內兩大乳業巨頭伊利、蒙牛均表示,暫不提價,會最大限度地在企業內部消化成本。
鮮奶收購價漲10%
事實上,廣東本土乳企對于“漲價”早已蠢蠢欲動。今年1月,有乳企已向各方放風,營造漲價預期。廣東乳業資深人士王丁棉指出,今年以來,本土乳企成本壓力加劇,其中本地鮮奶收購價已上漲為4100—4200元/噸,而去年的合同價普遍在3900-4000元/噸。有本土乳企表示,今年廣東鮮奶收購價比去年上漲了至少10%,而且還供不應求,“缺貨”。據介紹,本土乳企生產的乳品主要產銷鮮奶及相關產品,比如酸奶,而這些產品大多采用鮮奶制成。燕塘、風行還表示,除鮮奶收購價上漲外,包括包裝、運輸等成本也在上漲,企業壓力日益加重,最終不得不從外部尋求減壓之道———即是產品提價。
“一直以來,廣東原料奶質量較高,生產成本也高于其他省份。”廣東省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三有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保證質量,廣東奶場采用管道式擠奶,機械化程度高,同時對原料奶的檢測項目和指標高出國家標準,生產成本自然高。“在這樣的高成本下,遇到去年飛速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奶農成本壓力更大,因此與企業進行收購價談判時,降價空間很小。”
王丁棉指出,廣東本土乳品已兩三年未調過價,長期處于低價運作,這對于企業良性發展也不好,“適當調漲可以接受”。該人士認為,減壓之路方法很多,乳企還可通過結構調速、研發新品、內部挖潛等方式緩解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