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田文華在法庭上受審。 丁立新/cns
本刊記者 姚延敏 李穎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2008年最后一天,當田文華走上法庭被告席之時,很多三鹿職工聚集在法院門外,為他們前董事長的命運擔心。開庭之前,就有媒體報道田文華可能獲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最高刑罰”。一些職工則含著眼淚向媒體念叨田文華的好處:平易近人,替職工著想。但是,在法院門口還有另一群人,那就是眾多三鹿奶粉受害兒童的父母。人心都是肉長的,念叨“田總”好處的職工們心里的滋味,肯定也是同樣難受。
三鹿的興衰,可謂“成也田文華敗也田文華”。最近,媒體發現這個三鹿的“扛旗人”,還是一個“雙面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田文華曾在2006年的兩會上大聲疾呼:面對近年來屢屢出現的蘇丹紅、劣質奶粉等事件,食品安全的警鐘一次次敲響,必須盡快制定、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她還提出了“對正規食品加工企業,突出強調企業法人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的方案。然而,在數年之前,曾有人投訴說三鹿收了40多頭得了肺結核的奶牛的鮮奶,當時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但一頓“飯局”封了所有人的口。
曾經的光環
記者在1998年兩會上曾與田文華有過一次面談,那時她的事業如日中天,又剛剛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田文華留給記者的印象仿佛被定格為一個面色微紅的女強人形象。2008年12月31日,三鹿集團原“掌門人”、66歲的田文華仿佛一夜間摘去了頭頂上環繞的種種光環,站到了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被告席上。那天的她愈顯蒼老,記者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那個曾經的女強人。
三鹿集團曾經是石家莊市乃至河北省的驕傲,田文華自己也一直被各種光環籠罩。在田文華的帶領下,1987年至1995年,三鹿集團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固定資產18年間翻了65倍。作為中國奶粉業“老大”,從1993年起,三鹿集團已經連續15年實現奶粉產銷量全國第一,酸牛奶和液態奶的產銷量也分別位居全國第二和前三名。2006年,三鹿與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的合資公司開始正式運營,三鹿“全球化戰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企業連續5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21年間,三鹿嬰幼兒奶粉曾連續15年全國銷量第一。“三鹿”品牌是世界品牌實驗室認證的“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之一,品牌價值高達149.07億元。
單從簡歷上看,田文華的人生經歷并不復雜。正是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柔弱女子,在短短20年時間里,使三鹿從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小作坊發展成年產值過百億的乳業集團。
資料顯示,田文華于1966年8月畢業于張家口農業專科學校,1968年進入三鹿集團前身石家莊市牛奶場,職務是獸醫。從1983年田文華走上三鹿集團前身——石家莊市牛奶廠生產副廠長的領導崗位以后,三鹿便踏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1983年11月,牛奶廠躋身原輕工部“母乳化奶粉”定點生產企業行列,為三鹿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6年,通過“貼牌生產”、參股控股等方式,三鹿的生產規模迅速發展壯大,新成立的“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走上了集團化發展的道路。
隨著三鹿集團在全國的快速擴張和三鹿奶粉聲名鵲起,田文華身上的光環越來越多,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100多項榮譽稱號。1983年3月,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國務院授予她政府特殊津貼。此外,她還獲得全國輕工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兒童少年工作者、河北省省長特別獎、河北省優秀人民公仆等。1998年起,田文華連續兩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她還成為中國乳制品工業第一、二、三屆理事會的副理事長。2005年,她獲得“中國乳業最受尊重企業家”獎。
成功基因
田文華在業內素以“低調”著稱,執掌三鹿集團20余年,擔任三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也有12個年頭的她,即使是在三鹿集團最為輝煌的時刻,也甚少在媒體上露面。“跟其他企業家不一樣的是,田文華為人處世一貫低調,不但極少在公眾面前拋頭露面,更難得接受媒體專訪。”不愛張揚,低調沉穩,這是業內人士給予田文華的共同評價。如果不是三聚氰胺,即使是石家莊當地人,也只是知道三鹿集團,而對田文華知之甚少。三聚氰胺,讓她一夜之間變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
田文華位于三鹿集團總部的辦公室不足10平方米,里面既沒有紅木家具,也沒有豪華擺設。“復寫紙多開了幾張都會被她‘無情’地檢查出來,請客吃飯能安排在單位食堂就絕對不會出去,而且就連菜譜她都要親自過問,生怕有人趁機鋪張浪費……”一位自稱“與三鹿集團和田文華本人都很熟”的李先生曾經向媒體透露了這樣兩個細節。在他眼中,田文華不僅生活儉樸低調,有時候甚至精打細算到了“摳門”的程度。
我們不能因為田文華現在“出事”了,就說她以前“為職工著想”、“平易近人”都是假的,是裝出來的,田文華也是人,有正常的感情需求。
“事實上,在三鹿集團,田文華的威望和口碑一直都相當不錯。”在三鹿集團工作了8年、一直到2008年10月才因為三聚氰胺事件無奈離開的龔先生曾這樣說。作為三鹿的普通員工,盡管自己平時與田文華接觸的機會并不多,但他感覺,她并不是一個苛刻嚴厲、不近人情的老板,恰恰相反,她為人隨和,平易近人,與傳說中“霸道強勢”的女強人形象相距甚遠。
特別是在三鹿整體改制、與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的過程中,田文華的無私行為更是為她贏得了極高的威信:她讓所有正式職工參股,成為股東,而身為公司董事長的田本人,所持股份也不過只有區區1%。“她是真的把三鹿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一位知情人這樣說道。或許正是由于田文華母性般的“呵護”,才最終使她和她的三鹿“帝國”一步步走向輝煌。一位熟悉三鹿歷史的知情人士這樣形容田文華與三鹿集團的關系:“沒有她就沒有三鹿集團。”
失敗之源
2008年12月25日,三鹿集團所在地石家莊市政府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三鹿集團破產及有關問題。據石家莊市政府通報,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集團已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產。截至2008年10月31日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三鹿集團資產總額為15.61億元,總負債為17.62億元,凈資產為-2.01億元。12月19日,三鹿集團又借款9.02億元,付給全國奶協,用于支付患病嬰幼兒的治療和賠償費用。目前,三鹿集團凈資產為-11.03億元(不包括10月31日后,企業新發生的各種費用),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一場三聚氰胺事件,令三鹿集團50年的“生命”戛然而止,三鹿“帝國”終結了。田文華怎么也想不到,企業走到今天,老天爺竟會跟自己開了一個這么大的玩笑,不僅讓她自己一夕之間由董事長淪為階下囚,更是那樣輕易摧毀了她辛辛苦苦40余年培養起來的三鹿集團。這是任何人也不愿看到的結果,田文華同時深感對不起企業、員工和那些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患兒及家長。
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以后,在分析三鹿集團和田文華“失敗之源”的過程中,很多分析界人士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三鹿的管理之弊:因為當初動作遲緩沒能在液態奶市場形成優勢,后期為了追趕競爭對手不得不加速擴張,但是在奶源爭奪加劇的情況下,對奶源需求的猛增,給三鹿奶源管理埋下“禍根”,尤其是在奶粉對奶源質量要求不高的情況下。
田文華涉及的刑事案件至今未判。法庭上,控辯雙方聚焦在“是否主動添加”。法庭外,民間關于她“該不該判死刑”的爭論還在繼續。
從一個事業成功的女企業家到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犯罪嫌疑人,田文華經歷了一場巨大的人生“變調”。田文華作為企業家,成功于企業,也失敗于企業,她的人生榮辱與企業息息相關。
“三鹿”的倒掉,讓我們警醒企業家責任缺失給社會、企業自身以及所在行業帶來的嚴重影響。田文華的結局,或許能給一些企業家提供一個自省內心的機會。那些并未走向被告席而同樣對產品質量負有責任的人和機構,都應當從田文華悲劇里面進行深刻反思。
2009年新年第一天,22家問題乳企發新年道歉短信懇求原諒,這似乎又在傳遞另一個信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