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湖南召開,全國各大茶油生產企業齊聚一堂,共舉油茶盛會。今年早先時候,國家有關領導曾多次專門就油茶產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科學編制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推進油茶產業發展。8月底,國家林業局油茶研究開發中心在湖南成立,而此次油茶大會在湘召開,更標志著湖南油茶產業即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我國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費大國,自給率只有40%,隨著人們對食用油的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為油茶林面積和茶油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的湖南,其責任重大。
打造“黃金”品 蘇仙氣自華
湖南郴州素稱“天下第十八福地”,因“蘇仙”救世濟難的傳說而聞名。金秋九月,郴州蘇仙區廖家灣鄉漫山遍野的油茶樹,綠油油的格外醒目。“再過半個月,這些茶籽就熟了。”當地農戶自豪地說,“這些油茶樹都沒用過化肥和農藥,是真正純天然的。”
茶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以上,遠遠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欖油還高出7個百分點,維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欖油高出一倍。對于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將其作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
在郴州蘇仙區,41萬畝油茶林取得了國家有機產品原料基地認證,這些茶籽一經采摘,便直接送往郴州邦爾泰蘇仙油脂公司(以下簡稱蘇仙油脂公司)生產茶油。該公司總經理楊政介紹說,蘇仙油脂公司是較早獲得有機產品原料基地認證的企業。國家對這41萬畝基地實施嚴格的管控,確保該基地始終維持土地培肥、植物保護、作物輪作、畜禽養殖以及病蟲草害防治計劃,并在收獲前3年未施用過農藥、化肥等違禁物,且油茶樹苗均來自于自然界,未經過基因改造。這一系列強制性的流程規范使得蘇仙油脂公司的茶油原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健康。
“農林業中,‘有機’不同于在化學中的表述,它是一種原料生產、加工的過程控制,級別高于‘無公害’、‘綠色’食品。”楊政告訴記者,蘇仙油脂還是全國較早獲得國家茶油產品有機認證的公司。41萬畝的油茶林,根據出油率換算成產量,每年只有1000噸茶油能貼上有機產品的標簽。超出的部分,絕不能稱為“有機茶油”。
在海拔500多米的蘇仙區廖家灣鄉高山上,蘇仙油脂公司還開發了400余畝的油茶基地,全國僅此一處。因其油茶樹的優良品種和高山獨特的地理條件,茶籽含油量高、采摘時間早、品質優于其它任何茶籽,雖產量很少,但極其珍貴。
依托高科技 提升附加值
一顆茶籽能夠利用17次?是的,這樣的“天方夜譚”在蘇仙油脂公司已經成為現實。
油茶籽渾身是寶,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茶籽榨完油后的渣滓,通過特殊的工藝處理,可提制茶皂素粉,是一種純粹的生物農藥,對農林作物沒有任何不良影響。茶皂素剩下來的茶粕,又可以用來做醫用活性炭。
一言以蔽之,不只是“精”品,更加是“金”品。“當前,山茶護膚油,茶皂素洗發露、沐浴液、護發凝霜等一系列新產品已經上市了。”楊政欣喜地說,“大量的科技投入,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蘇仙’在精深加工的路子上踏大步前進!”
茶油科技之路,不僅讓蘇仙油脂公司的市場越走越寬,而且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由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院設計論證,投資1.98億元的“雙高”油茶種植與油茶籽高效增值全價利用產業化工程,經湖南省發改委立項,被蘇仙區政府列為2008年至2010年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該項目實施后,可實現油茶種植價值達4.45億元,帶動農戶4.6萬戶,油茶產品年加工量4萬噸,加工產值5.7億元。
傳統的油茶籽榨油方法,經過蒸炒的高溫工序,喪失了茶油中營養成分、活性物質以及茶油本身的香味,榨出來的油還要進行真空干燥、脫色、脫臭加工,極其繁瑣。為了克服這些問題,董事長陽冬云帶頭成立技術攻關科研組,研發了油茶籽物理低溫冷榨技術,不僅能保留茶油中的營養成分、活性炭及茶油本身的香味兒,精煉工程還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成品油清亮锃黃,味道清新淡雅。該工藝于去年年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使用該項技術生產的有機茶油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現今廣泛應用于茶油生產企業。它的誕生,無疑為我國油茶產業的騰飛插上了雙翼。
除了物理冷榨有機茶油、純山茶籽油等主打產品,蘇仙油脂還相繼開發了保健山茶寶軟膠囊、醫用油、護膚山茶精油、茶皂素粉、出口茶粕等7個品種,30多個規格的產品,為油茶的綜合利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目前,蘇仙油脂公司已擁有全國較大規模的專業油茶生產設備,有年處理茶餅3萬噸浸出茶油生產線,年加工茶籽1.2萬噸冷榨、壓榨油生產線,年產0.9萬噸精煉油生產線和1.5萬噸營養油生產線。
作為湖南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蘇仙油脂公司成功打入全國各大城市超市,產品供不應求。內銷湖南、外闖江西、廣東、北京、武漢、華東地區,并出口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
董事長陽冬云言語豪邁:“我們要把我們郴州的油茶產業做成國家級的油茶深加工的示范性產業,將我們的油茶產品打造成國際領先的品牌。”
發揮產業優勢 茶油寄托厚望
油茶是我國最具特色的主要食用植物油資源,作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因其獨特的樹種優良性與經濟開發性,已成為提高我國植物油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形成山區支柱產業,促進群眾脫貧致富,推動山區綜合開發的重要載體。
最近,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出臺《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規劃到2015年,全省發展油茶林2000萬畝,其中建設豐產林基地1000萬畝,油茶產品精加工率達到80%左右,茶油年產量達到50萬噸,油茶產業年產值達到300億元。
在各級領導重視下,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下,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蘇仙油脂公司乘風而上,引領廣大農民種植油茶。蘇仙區農民張孝祥,投資20余萬元承包300畝山地種油茶,如今,已有20多位外出打工村民從廣東回來,投身油茶生產。
今日的油茶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成為湖南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據林業部門測算,每畝油茶的產值約為4.2畝油菜的產值,農戶種10畝優質油茶林,穩產期后每年收入可達2萬元。
“秋分過后是寒露哩,前山后坳花果香;一齊采摘油茶果哩,堆滿金籮筐銀籮筐;唱起茶歌來就流油哩,咱們快步奔小康……”唱著油茶山歌的農民這樣描繪著自己流光溢彩的生活美景,憧景著油茶產業發展的誘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