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質監系統在全市啟動食品等重點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大米、水發食品、食用油、啤酒等37類產品被列為此次整治的重點,整治將持續到明年2月底。
案件隱瞞不報領導擔責
市質監局何清泉副局長稱,此次活動即日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代號“颶風行動”,至明年2月底結束。
本月底前,為調查摸底階段,各區縣局在轄區內所有重點產品生產企業中,重點排查企業未實施原料進廠驗證和成品出廠檢驗及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產品標簽標識不規范等質量安全隱患。
11月至明年1月15日為集中整治階段。重點查處無證生產,取締制假黑窩點;打擊偷工減料、使用不合格原料或有毒有害物質生產、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標識不符、利用產品標識進行質量欺詐等違法行為。對專項整治中發現的違法違規生產企業,要從重從快查處,并按上限予以處罰。
明年1月16日到2009年2月28日開始檢查驗收。有1次以上(含1次)未按時如實上報或不符合上報要求的,將在檢查驗收、年終考核中扣除相應分數;對重大案件、重大事故隱瞞不報、有案不查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的責任。
部分食品質量可肉眼鑒別
嚴查的產品是:乳制品、冷凍飲品、飲用水,榨菜、調味料(含醬油、食醋、火鍋底料)、辣味食品、白酒、葡萄酒、麻辣擠壓膨化食品、肉制品(含板鴨,泡鳳爪、翅)、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啤酒、糖果制品、豆制品(含豆腐干、豆豉、豆腐乳)、毛肚、淀粉制品等。此外,還有家具、家電等產品。這些產品該怎樣鑒別呢?市質監局有關專家將以大米、食用油、水發食品、啤酒等為例,教消費者在購買時可進行肉眼區分(見圖表)。記者 汪君
相關新聞
市商委開展酒類專項檢查
酒類生產企業是否往酒里添加了有害物質?哪些銷售網點長期在銷售假酒?昨日,記者從市商委執法處獲悉,我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酒類專項檢查從即日起開始,全市50多家非白酒類生產企業和數千家酒類銷售單位(含賓館、酒樓)都將成為被檢對象。市商委執法處稱,對于違法生產企業,工作組將嚴厲打擊,輕者勒令其整改規范,情節嚴重的將取締其生產資格。 (記者 羅恒 實習生 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