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身為全球最大軟飲料制造商的可口可樂來說,想要品嘗匯源果汁的甜頭也許并非易事。昨天,當可口可樂欲以約179.2億港元全資收購匯源果汁的消息被公布后,立即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網民的強烈抵制。有人聲討說這是外資巨頭的新一輪“空襲”;有人則哀嘆又一個民族品牌即將倒掉。很多網民似乎已經形成了思維慣式:每當中國企業介入國際并購,便意味著又一場苦情的悲劇即將上演。
事件
民族企業頻頻被收
有關民族品牌被并購,一直是近年來經濟領域吸引眼球的熱點事件。事實上,消費產品品牌已成為中國經濟中強勁增長的板塊之一,由此長期受到國際巨頭們的覬覦。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消息傳出后,網上熱鬧異常,一些網友也迅速把多年來民族品牌被收購的重大事件迅速整理出來。
網民拒絕“可樂版”匯源
作為消費者的眾多網民對這一收購表達了不滿和抵制。新浪網上一項由近7萬名網民參與的調查顯示,高達82%的網民反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一些網民甚至在網上留言稱,如果匯源被可口可樂收購,“寧肯喝白開水,也不會喝‘可樂版’的匯源果汁。”
“捍衛國貨”是網民們反對此次收購案的主要理由。很多人聯想起早已消失的“熊貓”洗衣粉、“金雞”鞋油和“潔銀”牙膏以及同樣被外資巨頭收購的“小護士”、“樂凱”、“大寶”等品牌;被頻頻提及的還有曾陷入收購危機的“娃哈哈”。超過83%的網民認為,這項收購“涉嫌外資消滅民族支柱企業”。
盡管可口可樂聲言會保留原品牌,但這些網民仍然為“匯源”的命運堪憂,擔心其難逃被“雪藏”的命運。有網民分析說,在此前的跨國并購中,外資企業往往先是利用民族品牌的渠道資源嫁接其國際品牌,隨后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打壓民族品牌,最終使被收購企業成為外資企業在本地市場的代工工廠。
專家稱慎言民族情緒
從幾年前的“樂凱”膠卷、“小護士”到近年的“大寶”、“蘇泊爾”,幾乎每一次民族品牌被外資企業收購時,我們都會聽到同樣的爭辯。網民對于匯源收購案的抵觸情緒也不過是又一次重演。難道“參與跨國并購”與“捍衛民族品牌”之間存在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
“商業競爭或經濟合作是很正常的事情,開放的中國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面對網民的激烈議論,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業良提醒說,在商業環境中對于民族主義情緒一定要特別謹慎,否則會造成外國企業家對中國商業環境的不信任。
對于網民提出的“套現”指責,夏業良認為應當本著“在商言商”的態度來判斷:“企業家就是企業家,沒有承擔道義的責任,只要在國家允許的前提下就可以進行自由交易。”但他也同時表示,至于今后交易的結果是虧是賺,企業家也應當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對于此次可口可樂向匯源提出的收購要約,夏業良表示從個人情感上感到惋惜,“畢竟匯源果汁經過幾年的成長已經被大家接受,而中國像這樣有影響力的品牌又太少。”在他看來,一個真正有理想抱負的企業家,應當有更加長遠的發展眼光,培植一個在國人中間值得信賴的民族品牌,而不是將其輕易出售。
■2008年
在可口可樂提出收購匯源之前不到2個月,北京化妝品品牌“大寶”就成為美國強生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2007年
年底,德國拜爾斯道夫公司以3.17億歐元收購湖北日用品企業“絲寶”集團85%的股份;
7月,歐洲的聯合利華公司正式向白貓股份發出收購中華牙膏品牌的意向,此前聯合利華已通過品牌租賃的方式對中華牙膏品牌進行管理;
■2003年
3月,達能一舉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美國吉列公司正式宣布,已控股“南孚”電池;
法國歐萊雅集團宣布收購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
■1996年
沙市日化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后,雙方規定合資公司洗衣粉產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但該承諾并未兌現;
■1994年
寶潔公司以1.4億元買斷“熊貓”洗衣粉50年品牌使用權,此后熊貓洗衣粉銷售量迅速下降,2000年9月10日,北京日化二廠與寶潔達成協議,提前終止熊貓品牌的使用合同;
■1990年
上海家化與美國莊臣合資,化妝品“美加凈”商標被擱置,直至1994年上海家化出資5億元收回該品牌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