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旅游局獲悉,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正式出臺,城八區(qū)三星級以上飯店即日起可前往市旅游局飯店餐飲管理處領取,領取時間截止到6月20日,領取人需持飯店介紹信。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由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和北京旅游局出版編輯,旨在提高奧運會期間服務接待水平,規(guī)范北京市飯店業(yè)、餐飲業(yè)菜單英文譯法。該書對中國常見的兩千余個菜品、主食小吃、甜點、酒類的名字做了英文的翻譯。該譯法會向飯店做重點推薦使用,但不會強制執(zhí)行。
新版《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中的大部分中文菜名,以主料、烹飪方法、形狀或口感、人名或地名等幾種為主來翻譯。其中,具有中國餐飲特色的傳統(tǒng)食品,使用漢語拼音命名,如餃子Jiaozi;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菜名,使用方言來拼寫或音譯拼寫,如豆腐Tofu;中文菜肴名稱難以體現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漢語拼音,并在其后標注英文注釋,如佛跳墻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部分菜單譯法】
中文菜名 民間譯法 新版譯法
[夫妻肺片] 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 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泡在辣椒醬里的牛肉和黃牛肚)
[紅燒獅子頭] Red Burned Lion Head Braised Pork Balls in Soy Sauce
(燒紅了的獅子頭) (用棕色調料燉爛的肉丸)
[麻婆豆腐] 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MapoTofu
(滿臉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 (麻婆豆腐)
【專家觀點】翻譯難在兼顧文化和實用
北外英語學院的鄭保國老師表示,給中國菜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英文菜名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是難度也非常大。“英文菜名應該簡潔易懂,但是菜名往往肩負著解釋菜品原料味道的作用,而中國菜經常需要三四種甚至七八種原材料,要想說清楚菜的原料就要有七八個單詞,如何簡潔菜名是很值得思考的。”
鄭保國認為,每一道中國菜背后都有很深厚的文化韻味,許多菜名甚至還有典故,比如“叫花雞”、“麻婆豆腐”、“貴妃醉雞”,這些擁有典故的菜名正體現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但是完全直譯不能說清楚菜品的由來,要想講明白典故又太過復雜。究竟如何翻譯才能兼顧文化和實用是菜名翻譯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