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在選購食品時,針對性也加強了。從今年5月1日起,《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將正式施行,以后,“低糖”“高鈣”等詞語可不能再亂用了,是不是“低糖”“高鈣”,要拿數據來說話。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發咸的就一定是“低糖”?
家住振華南街王先生的母親去年體檢時,被查出患了糖尿病,這可急壞了他。王先生是個孝子,他首先從母親的飲食方面加以控制。他了解到,糖尿病人最忌糖,因此,他出去購物,專挑“低糖”的食品買,看到“無糖”的食品,他更是毫不猶豫地買下。
前幾天,母親想吃點心,他到家門口一家蛋糕店去買。當他向店主詢問“有沒有無糖的點心”時,店主指著一堆面包說:“這個含糖量低。”王先生盡管將信將疑,但還是掏錢買了一包被店主稱為“低糖”的面包。接著,王先生又來到一家蛋糕店,同樣詢問之后,店主指著一種像牛角一樣的點心告訴他“這種點心是無糖的”。看見王先生懷疑的眼神,店主加了一句話:“那個是咸的,肯定沒糖。”王先生將兩種點心拿回家,母親吃了一口低糖面包,立即皺起了眉頭:“我吃著還是甜。”王先生遞過去牛角點心,母親吃了感覺還可以。
這讓王先生搞不懂了,明明說是低糖,可是吃起來還是甜,無糖的難道就是咸的嗎?王先生告訴記者,咱普通老百姓對各種營養方面的知識并不是很了解。雖然現在有的食品包裝上印有營養成分表,但看得不是很明白。而有的食品包裝上根本就沒有營養成分表,只能盲目地聽生產廠家的宣傳了,人家說是無糖的,咱就認為是無糖的,人家說是脫脂的,咱也只能認為是脫脂的。
市民保健意識待加強
4月11日,記者在我市一家超市看到,大多數消費者在購物時都不會拿著仔細端詳,他們只關心所購商品是什么口味、生產日期是什么時候、保質期過了沒有。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大部分市民表示,他們不注意所購食品的配料表、營養成分。一般情況下,只要口感好他們就愿意接受。相對而言,年紀大的人就比較注重營養成分。
《規范》即將實施,營養標簽也將成為食品包裝的一部分,它將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同時以往食品包裝上常見的低能量、低糖、低膽固醇、脫脂、高鈣等字眼也不能再隨便使用,任何產品標簽標示和宣傳等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療疾病的作用。它的實施,不僅僅是在規范食品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它將喚起消費者的保健意識,使人們合理地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
家住新華街社區的王大媽告訴記者,她也聽說了食品營養標簽的消息,特別高興,以前購物光是聽商家天花亂墜地說,有了食品營養成分表以后,需要什么樣的食品,自己可以根據營養成分表來選擇,商家你夸得再好也沒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衛生部門已開始著手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規范食品營養標簽,引導市民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身體健康。
閱讀“營養成分標簽”很有必要
食品包裝上有了營養標簽,可是不會看也是白搭,所以市民在這之前做足閱讀營養成分標簽的功課是必需的。
《規范》明確了食品企業在標簽上標示食品營養成分、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時,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除上述成分外,食品營養標簽上還可以標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糖、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據有關人士介紹,營養標簽上的各營養成分的數字,會明確地告訴你所購食品屬于什么樣的食品。當你拿起薯條、餅干等食品時,閱讀一下標簽,就知道它們都屬于高脂肪、高熱量食品。同時,營養標簽會讓脂肪、糖分及鈉這些不易被人注意的成分曝光。顯然,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看不見油的就沒有油、嘗起來不甜的就沒加糖。對于高血壓患者,若營養標簽里注明“1份谷類食品或者糕餅里含有超過180至200毫克的鈉”,這種食品就要避免吃了;糖尿病病人,如果兩餐之間吃了一包標有300克碳水化合物的餅干(相當于半碗飯的量),那接下來一餐,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就要減少半碗飯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