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新標準紛紛開始執行,如蛋黃派食品行業標準、《代可可脂巧克力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及三度延期的牛奶禁鮮令等,記者春節前走訪市場后發現,不少新標準都遭遇執行不力的尷尬。
違規“蛋黃派”仍在銷售
??從去年12月1日起,蛋白質含量低于4%的產品,不得再以“蛋黃派”名義銷售,夾心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應≥6%,這是我國首次對蛋黃派食品制定的行業標準。然而,記者在超市里發現,雖然標準已經實施,但是沒有標明蛋白質含量或蛋白質含量沒有達標的違規“蛋黃派”仍然在銷售。
??在一家超市里,某款蛋黃派夾心蛋糕標注為,每23克含蛋白質1克。據此換算得出:蛋白質含量為4.35%。按標準要求,夾心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應≥6%。還有一些著名品牌的蛋黃派,產品包裝配料表上也僅標明雞蛋、小麥粉等,并未提及蛋白質含量。
??
巧克力新規則執行不多
??去年12月,新《代可可脂巧克力國內貿易行業標準》發布,中國的巧克力市場被清晰地分為兩個陣營:純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新“標準”規定,代可可脂產品必須在包裝上醒目地標識出來。
??昨日記者走訪超市及市場注意到,除雀巢、奧利奧巧克力威化等少數產品在品名后加括號(代可可脂)外,絕大多數產品依然我行我素,照樣以“巧克力”自居。而問及促銷員,他們多是對新標準毫不知情。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巧克力生產企業有幾百家,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巧克力產品,70%以上是代可可脂使用量超過5%的產品。這些巧克力產品在新“標準”實施以后,都需要改名。
??
牛奶禁鮮令仍遭遇尷尬
??這類冷遇并不只有巧克力新標準,曾三度延期的牛奶禁鮮令也出師不利。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就頒布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食品標簽國家標準實施指南》兩個強制性國家標準,計劃于當年10月1日起對牛奶實施“禁鮮令”,在2006年6月再次延期,推遲到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食品標簽標準》明確提出,自“標準”實施后牛奶不得用“鮮牛奶”的稱謂。
??然而,記者走訪部分超市的奶品區,仍能輕松地找到多個品牌的鮮奶。而促銷員也無奈地表示,禁鮮令后,部分廠商已經改名,但不少品牌依然無動于衷,而且就銷量來看,未改名的牛奶銷售正常。
??
眾多新標準為何執行遇冷
??記者從相關行業協會了解到,商務部、國標委、商聯會等提出的不少“新政”讓業界應對不足。以去年12月1日實施的“蛋黃派”新規為例,業內人士認為標注方式大有爭議,如按照新標準,目前市面上的“蛋黃派”將沒有一種符合要求。目前該標準已延期至今年5月執行。
??中國人民大學李先國教授認為,新標準出臺本身是順應民意的,但出臺政策后相應的處罰措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