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西安女大學生馮靜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大學生涯,并且順利簽約心儀已久的公司。可未曾想到,就在她即將展開嶄新人生畫卷之時,一紙體檢報告把她擋在了公司門外——在入職體檢時,她被查出攜帶丙肝病毒,被已簽約的公司解約。這一事件在引起廣泛反響的同時,把丙肝這一隱匿性強、危害巨大的疾病推到了公眾的眼前。記者由此對丙肝現狀進行了調查。
我國已成中度流行區
調查中,記者得知,目前全球約有1.7億丙肝感染者,我國約有1000萬例。去年,我國丙肝報告病例數接近16萬例,今年預計全年丙肝發病數將達18萬例。2011年亞太肝病學會年會將我國列為丙肝中度流行區。
“丙肝在亞太地區的發生率特別高,在我國,慢性丙肝已經成為引發肝硬化、肝癌的常見且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首屆亞太肝病前沿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莊輝指出,目前我國丙肝漏診率高達90%,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加上公眾對丙肝缺乏認知,導致丙肝逐年高發、危害日趨嚴重。
文身、穿耳洞都有風險
丙肝的傳染途徑與艾滋病一樣,是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的。但是,很多人對于血液傳播存在誤區,認為只有輸血才是血液傳播。
莊輝指出,現在很多愛美人士穿耳洞、割雙眼皮、文身、抽脂等,這些創傷性或皮膚黏膜損傷性美容項目,如果器具未經嚴格消毒,都可能感染上丙肝。
此外,有大量輸血史,特別是在1993年前接受過輸血者;反復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共用注射器者;與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密切接觸者;曾做過介入性診療的患者(如胃鏡、內窺鏡、牙科器械)都是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正規治療是關鍵
近年來,一項針對丙肝的調查顯示,我國公眾對丙肝的知曉率僅有38%,且有76%的被訪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雖然目前還沒有預防的疫苗,但是通過正規治療,丙肝是可以痊愈的,且治愈后不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任何影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強調,類似馮靜碰到的丙肝歧視事件,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莊輝院士介紹說,目前,根據我國“十一五”期間的研究結果表明,派羅欣聯合利巴韋林療法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規范治療療程后,將有70%左右的患者得到痊愈。這也是我國目前用于丙肝治療的標準方案,能夠幫助丙肝患者攻克疾病,恢復健康生活。
患者需要個體化治療
“應答指導治療策略是目前被廣泛認可和應用的丙肝個體化治療方法”,魏來介紹,所謂應答指導治療策略,就是在抗病毒治療后的第4、12、24、48周和停藥后24周,對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用敏感的PCR方法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所反映出的病毒學應答情況進行分析,以對治療方案進行相應調整。依據應答指導治療策略,醫務人員就可以精確地預測并追蹤治療情況。
魏來表示,對于在第4周和第12周檢測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患者,其治療如同行駛在“快車道”上的“機動車”,將更快地到達治愈“目的地”;而病毒學應答延遲的患者則好比行駛在“慢車道”上的“自行車”,必須堅持更長時間的足量治療才能確保最終獲得治愈。
此外,魏來認為,在目前我國丙肝治療標準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藥物的最新三聯治療,將為難治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選擇。
鏈接
丙肝三部曲
丙型肝炎簡稱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毒主要在肝細胞中復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的炎癥、變性、壞死。肝細胞壞死后,組織進行不斷修復,修復過程就是肝臟纖維化的過程,好像一個傷口,傷口愈合后形成疤痕,而這個疤痕已經成為纖維組織。肝細胞經過多次的損傷—壞死—修復,漸漸形成肝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細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丙肝三部曲”。
延伸閱讀
常見癥狀
急性期: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上腹部疼痛等,少數伴低熱,輕度肝腫大,有些患者可出現黃疸。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為隱匿性感染。
慢性丙肝:癥狀不明顯,有些患者可無癥狀地發展數年。有些患者常感到程度不同的乏力,右上腹不適,患者常自述右上腹有沉重感,其他一些癥狀包括惡心和關節痛,黃疸很少發生。
(本報記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