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衛生部要求醫院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超過10分鐘。患者和網友對此都表示質疑。昨日,記者走訪了本市多家醫院調查,發現多數醫院掛號平均時間在10分鐘以內,但取藥和收費窗口等待時間都超過10分鐘,有些要長達半小時。醫生向記者坦言,以目前就醫環境,要達到衛生部的10分鐘標準“相當有難度”,如果超過了10分鐘,誰來監督和處罰,目前也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
體驗掛號
地點:兒童醫院、積水潭醫院
結果:預約電話常打不通
地點:同仁醫院西區
結果:無效掛號占時間
昨日上午,記者先后來到兒童醫院和積水潭醫院,在兩家醫院門診大廳,記者發現,雖然開展預約掛號后到窗口排隊患者少了一些,但仍有不少外地患者“拖家帶口”來看病。“雖然有預約掛號,但是電話經常打不通,而且小病怕耽誤了,也等不了一兩個月,所以還是愿意到窗口掛號。”從河北趕到北京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是請了幾天假,趁暑假帶著兒子來北京看腿的。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在有號源的情況下,這些來窗口掛號的患者,一般一兩分鐘就完成掛號,但有很多無效掛號占用了時間。昨日下午1點半,記者在同仁醫院西區一層的掛號處看到,8個窗口開了7個,每個窗口前排了10人左右。記者從一位老大爺站到隊尾時開始掐時間,并在掛號窗口觀察患者掛號過程。有一位沒有醫保卡的女士要掛婦科,好容易排到了,她才發現沒有身份證不能掛號。還有一位先生掛號時沒有買病歷手冊,只好重新排隊。另一位對預約掛號流程不熟悉的外地患者,在窗口取號時,提供的號碼位數不對,忙乎了半天也沒有掛上號。另外,一些沒有醫保卡的患者給就診卡充值時耗費的時間也稍長。
等到那位老大爺掛完號,記者看表正好用了9分鐘。
體驗取藥
地點:同仁醫院西藥房
結果:西藥房部分窗口未開
按照新的分解指標,取藥、劃價收費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也不能超過10分鐘,但記者看到,同仁醫院西藥房收方處窗口前的隊伍拉得更長,每個窗口都有將近20人。根據取藥種類、數量不同,每個患者取藥時間在半分鐘到一分鐘之間。一位打算取眼藥的男士告訴記者他已經等了5分鐘,可前面還是排了10多個人。“排到我肯定超過10分鐘了,我覺得不是患者多,主要還是窗口開得太少。”記者看到,西藥房共有12個收方處和發藥處窗口,其中5、6、11、12號窗口未開。等到記者3點離開醫院時,每個取藥的隊伍已經排到了近30人。相比之下,中藥房發藥處窗口基本不用排隊。此外,一層劃價收費的幾個窗口也是隨到隨交款,有的窗口處于空閑的狀態。
體驗化驗
地點:同仁醫院
結果:常規檢驗要等一小時
據稱,要想達到“三好一滿意”,血、尿、便常規檢驗、心電圖、影像常規檢查項目,自檢查開始到出具結果時間不超過30分鐘。而在暑假期間的同仁醫院,常規檢驗和平片攝影的時間在1小時。
在采血中心和常規檢查窗口,化驗單正在分批傳送過來,護士不斷提醒大家:“一小時后出結果。”于是,很多患者都不在檢驗室外座位上等候了。一位剛剛取到尿常規化驗單的女士告訴記者,病患少的時候也在30分鐘內拿到過化驗單,但大多數時候都得等1小時。
此外,一位剛拍攝了頸部平面攝影片的患者也被告知需要等1小時后出結果。據悉,取CT片要等48小時。心電圖室的候診患者不多,一位近期經常來此檢查的孕婦稱,平時這里也不用等候。
建言獻策
新規需細則支撐監管
網友也對衛生部的新規定表示質疑。有網友表示:“并非不希望縮短掛號等待的時間,而是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抓醫療服務和就診質量,短時間內掛個號有用嗎?許多好的醫療資源較為集中的醫院解決了掛號問題,卻難解決候診問題,最好要標本同治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采訪中,一些醫院管理者也表達擔憂:目前的就醫環境,要達到這樣的標準“相當有難度”,而且如果超過了10分鐘誰來監督和處罰,目前也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和細則來支撐。
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患者就診過程如此漫長?業內人士認為,大型醫院就醫人員過于集中,患者就診手續復雜、環節多,一次就診需要重復排隊,例如交費、取藥得分別排隊完成等等,都是造成長時間等待的原因。
昨日,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推行的預約掛號政策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縮短患者在醫院就診等待時間。“把在醫院的擠著排隊的時間改變為在家中有序預約等待,同樣是等待,但是醫院的就醫秩序和患者就診感受將是截然不同的。”該負責人這樣說。(記者 徐晶晶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