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衛生部專家”力捧“泥鰍教母”
發文稱贊馬悅凌是當代張仲景 衛生部:只是個人意見
7月以來,“養生教母”馬悅凌的“神醫”之旅飽受質疑。7月23日央視《新聞調查》也關注了馬悅凌,播出了題為“馬悅凌神話”的報道。然而,一直以來,馬悅凌沒有正面接受過包括央視在內的任何一家媒體的采訪。可就在5日16:37,記者突然接到了馬悅凌的一條短信:“今天衛生部專家已經登出了質疑央視新聞調查的文章,也算是我對這次事件的一個回應。”
馬悅凌博客主動刊文:“終于等到了衛生部專家的公開支持”
5日16點多,記者接到馬悅凌發來的一條短消息。短信稱:“您好,我是馬悅凌,今天衛生部專家已經登出了質疑央視新聞調查的文章,全文登在我的博客里。你們對我很感興趣,這次給你提供一篇權威專家的文章,也算是我對這次事件的一個回應。”
記者打開馬悅凌博客,看到5日13:10,馬悅凌更新的博客《衛生部專家質疑央視新聞調查》。文章開頭用加粗紅色字體寫下一段話:“題組副組長,衛生部醫療質量安全監測CHQIS課題組副組長王錫寧先生發來的以下郵件,并在郵件開始寫明:將以下圖文并署名在馬老師的博客上發表,表示支持。馬悅凌及馬悅凌的支持者們在這里謝謝這位專家了……今天,馬悅凌終于等到了,等到了衛生部專家的公開支持。”
記者發現這篇博文規避了馬悅凌的行醫資質問題,只是從“醫療技術”的角度力挺馬悅凌,稱她創造了醫學奇跡,“溫度決定生老病死”的觀點堪稱現代張仲景。
記者給馬悅凌發了短信提出和她聊聊,但馬悅凌只回了一句:“抱歉,自己看我的博客吧。”隨后記者又發了兩條短信,截至發稿時都沒有收到回復。
“專家”稱:“100%的新聞報道缺乏醫學專業知識”
記者摘錄了這名專家的一些觀點。這位“衛生部專家”的文章稱:很久以來,我們就在監測和研究,長期的觀察和研究達成一種行業共識并顯示出一種獨特默契的觀點:“新聞記者,不適合用新聞的方式報道養生和醫療的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關于養生和醫療的新聞報道有98%的文章只提供片面觀點的支持信息,不提供反駁信息。100%的報道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因為新聞記者不夠專業敬業,所以才會出現“養生神醫”和“養生騙局”的新聞循環利用。這不是哪個記者的人品水平問題,這是“整個新聞系統潛在非故意的功能缺陷”。
郵件稱:馬悅凌之《溫度論》靈光四射九百里,只有一句話:“溫度決定生老病死。”溫度是一個現代物理學的概念,在這里“溫度”不是指簡單的體溫,而是指:“生命力的活動強度。”更確切地講是指身體內的酶促反應能力,身體的“溫度升高”代表生命活力增強,身體的“溫度降低”代表生命活力減退,因此《溫度決定生老病死》是現代版的《傷寒論》,從理論的境界看,馬悅凌是當代的張仲景。
養生專家王旭東:此“專家”我不認識,在養生界也沒有名氣
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專家、博導王旭東一直以來都不贊同馬悅凌“被神化”的現象。當聽說馬悅凌在博客上登出了王錫寧的文章后,王旭東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醫學質量關鍵是拿出科學的依據,否則沒有辦法認定。馬悅凌的理論并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但是民間有很多東西“似是而非”,絕對不能拿出來忽悠人,作為盈利的手段。馬悅凌的問題在于,她把道理夸大了,變成極端和神化。
在看了馬悅凌口中所謂衛生部專家的文章后,王旭東忍不住開炮了,他認為這篇文章江湖味道十足,張仲景是歷史上的醫圣,到今天張仲景也有局限之處,將馬悅凌比作張仲景,這十分荒唐,很不嚴謹。“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寫這篇博文的專家我不認識,在中醫和養生界也沒有名氣。”
衛生部新聞辦稱,“專家觀點”不代表衛生部
這封郵件是否真的是衛生部專家王錫寧所發?在馬悅凌的博客里,提到王錫寧系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記者在衛生部的官方網站上看到,直屬單位子站一欄里有“醫院研究所”,進入到官方網站后,該所全稱是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
網站對該所的介紹是: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直屬科研機構,創立于1991年8月18日。但在官方網站專家簡介里,不知何原因,網頁無法顯示。
通過網絡搜索發現,有王錫寧的電子郵箱。記者也發了一封采訪核實的信件在郵箱里,但是對方并沒有任何回復。至于該研究所是否真的有王錫寧研究員,或是該研究員是否真的發了該郵件,記者無從得知。
記者與衛生部新聞辦取得了聯系。該辦有關人士表示,“醫院研究所”確實是衛生部直屬單位,但是如果有該研究所的人針對馬悅凌的事件進行表態,那也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衛生部對此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