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9月16日電(記者 曾利明)中國原發性肝癌化療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采用奧沙利鉑等藥物的治療方案,不僅可使晚期患者用藥后生存時間達到6.5個月,而且毒副作用小,不良反應易于控制。這是復旦大學醫學院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主任葉勝龍教授今天披露的最新信息。
他在此間舉行的第13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賽諾菲媒體研討會上稱,首個由中國學者領銜、全球入組病例最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總結出的該化療方案,療效確定,改變了臨床肝癌化療效果欠佳的傳統觀念。
原發性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五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每年有近100萬人死于該病。中國發病人數占全球總數的43.7%,死亡人數占45%,居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之首。
葉教授指出,手術切除仍是目前肝癌治療的首選方法。但調查顯示,肝癌患者中僅有34%可接受手術。與其他腫瘤多采取化療手段不同,肝癌使用靜脈化療治療的比例低,其原因與醫生長期以來認為肝癌化療療效差、副反應大的傳統觀念有關。
由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本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以“循證規范治療,探索學術前沿”為主題,來自全國的200多位肝癌專家及臨床醫務人員將進行3天的交流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