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子宮的代價
說到生多胞胎給母體帶來的傷害,浙醫婦院產科的醫護人員們感觸最深,他們也常常跟吳明遠主任一樣“埋怨”和“指責”朱依敏主任。
本身就從醫的姍姍(化名)也是朱主任曾接診的一位不孕患者,當年她28歲,因為患多囊卵巢綜合征,一直沒能懷上孩子。朱主任適當給她用了些促排卵的藥物,讓她懷上了一對雙胞胎。但姍姍的身體很快就出現一些使用促排卵藥物后的副反應,因為卵巢受到過度刺激,孕婦的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光前期治療就花了兩三萬。
好不容易一家人小心翼翼挨到了后期,姍姍的血壓卻急劇上升,讓心臟的負擔大大加重,甚至嚴重到心衰。考慮到孕婦與胎兒的安全,醫生不得不在她懷孕34周時幫她剖腹產,可進了產房后,姍姍又是危險狀況頻出。最后關頭,醫生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為了保住大人和孩子的命,必須切除產婦的子宮。
分析
近半多胞胎容易早產
通過“多仔丸”之類的促排卵藥物來生多胞胎,其實對母親和孩子都沒什么好處。“當然對實在是沒有辦法自然生育的家庭除外。”浙江省優生優育協會秘書長周愛玲說,“一個母體吸收的養分有限,當她供給一個孩子時沒什么問題,但多個孩子分享這些養分時,每個孩子所能得到的就會明顯減少,勢必會影響他們正常的生長發育。”
同時,對于母體來說,腹中的胎兒增加以后,他們的代謝產物也會跟著成倍增加,這就大大加重了母體的負擔,嚴重時會造成母體各臟器功能的損害。
而關于生多胞胎給母體和孩子帶來比單胞胎高倍的風險,浙醫婦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黃荷鳳教授有更直觀的研究。
黃教授說,多胞胎孩子腦癱的幾率遠高于單胞胎的孩子,蔡小姐的遭遇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而有研究表明,雙胞胎孩子患腦癱的幾率大概是正常孩子的6倍,三胞胎的幾率則會更高。并且在他們出生以后,健康水平也遠遠不如正常的孩子,很可能一出生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胎源性的成人性疾病。
另外,多胞胎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高血壓等妊娠期綜合征的幾率是單胞胎的5倍,幾乎一半的人會發生早產。另外產后大出血、胎膜早破等高危妊娠的概率也相當高,一般是胎兒數量越多,這類風險越高。
自行服用多仔丸風險不可預測
“促排卵藥物在輔助生殖技術中運用已經越來越多,尤其是大家都比較了解的‘多仔丸’,因為價格便宜,已成為促排卵的一線藥物。”杭州市中醫院中婦科姜萍副主任醫師說,光她個人,每個月就要給五六人使用“多仔丸”進行促排卵。
“多仔丸之類的促排卵藥物屬于處方藥,使用時要非常小心,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里面,當病人使用后,醫生每隔幾天都要進行B超監測,以防用藥過度造成一些副反應,或者沒有及時跟上輔助藥物而影響受孕率。”姜醫生說。
輔助生殖技術在全國都排在前列的浙醫婦院,促排卵藥物的使用量更大。
據朱依敏主任介紹,在2010年,浙醫婦院生殖內分泌科的總門診量是16萬人次,有3400多人做試管嬰兒,近3000人做了人工受精,使用促排卵藥物的患者更是不計其數。
從正規醫院由產科醫生開出的多仔丸,其使用情況畢竟是有專業醫生監控的。但即使是在醫護人員如此嚴密的監測和照顧下,促排卵后生多胞胎還是會有很多風險。而少數健康人群,純粹為了生多胞胎而私下吃多仔丸,那后果就更加不堪設想。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生殖醫學科的萬凌屹醫生,曾經碰到過一位28歲的江西女人,在懷孕2個多月時,因為激素水平不穩定,持續兩周腰酸、小腹痛和出血,結果一查肚子里有4個孩子。出于母親和孩子的生命安全,萬醫生幫她聯系了浙醫婦院,將胎兒減到兩個。
“要是自然受孕懷四胞胎概率極低,我也是反復跟孕婦聊了好幾次,她才說自己私底下吃了多仔丸,沒料到后果這么嚴重。”萬醫生說。 □實習生 趙倩琳 通訊員 孫美燕 徐尤佳 張穎穎 本報記者 何麗娜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