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下發了《關于促進全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殘疾人解決了不少難題。
接下來各地將制定相應的落實辦法。
5年建50個就業實訓基地
我省在全國率先提出,5年內在全省建立和培育50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300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對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對自主創業的殘疾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
每四年舉辦一次全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各級財政對殘疾人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要按規定給予補貼。
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殘疾人
今年,我省將殘疾人列入就業困難人員范圍,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中適合殘疾人就業的,要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并采取多種形式開發適合他們的公益性崗位。
鼓勵和扶持興辦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工(農)療機構、庇護性工場、輔助性工場等單位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對適合殘疾人生產經營的產品、項目和服務,優先提供給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或殘疾人專產專營,同等條件下,政府優先采購。
省、市(州)兩級設立小額貸款擔保專項資金和貼息資金,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低保。
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包括集中托安養的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將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人員全部納入城市分類施保和農村重點保障范圍,享受高標準補助待遇。
另外,在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及救助政策時,對城鄉低保邊緣殘疾人予以特殊照顧。對就業尚不穩定的殘疾人低保對象,保留其低保待遇不少于一年。
有條件的地方,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貧困殘疾人,可由當地政府發給生活護理補貼。
參加養老保險享20%補貼
對城鎮貧困殘疾人個體從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照本人年度繳費額度20%的比例給予補貼,補貼時間最長為15年。
對申報靈活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殘疾人,按其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基本醫療保險費數額的50%給予補貼。
對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間斷繳費不超過3年并有補繳愿望的,可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本金及利息。
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繳費滿15年,經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經本人申請可以辦理因病提前退休。
多項醫療服務首次納入醫保
對參加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貧困殘疾人,由財政按規定標準給予補貼。
將精神病人住院、偏癱截癱患者的康復治療,肢體殘疾人的矯治手術,腦癱、智障和聽力殘疾兒童康復治療等醫療服務項目,分別納入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報銷范圍。據了解,除了精神病人住院外,其余醫療服務項目是首次納入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報銷范圍。
此外,先天致殘兒童的母親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可隨其母親享受相應的醫療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