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張悟本?
“京城最貴名醫”張悟本被揭穿履歷等騙局后,政府對張悟本和悟本堂公司的處罰,仍遲遲未至。悟本堂常務副總吳威稱,將繼續為“張老師”開拓海外市場,每年將可能“有3000萬美金的收入”。他甚至還說:“張悟本不能干了,我們看‘李悟本’能不能。”
綜合《新京報》、《京華時報》等消息
1悟本案“再起波瀾”
6月中旬,本已漸趨沉寂的張悟本事件再起波瀾,一位75歲的患者以欺詐為由,將張悟本和“悟本堂”告至西城區法院,要求雙倍賠償。
此前的一個月,在媒體的集中圍剿下,聲稱喝綠豆湯、吃生茄子能治病的“養生大師”張悟本被打回原形,悟本堂也被拆除。
患者的起訴被認為是壓垮張悟本及其團隊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預見的是,法院一旦判定原告勝訴,將會引起其他患者的索賠潮。
然而事情很快出現變數。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此案很可能以立案前調解的形式解決。據說,相關報道出現不久,張悟本的幕后團隊即找到當事人家中,積極表示和解,對方已經初步表示同意。6月21日,西城區法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確有患者到該院起訴張悟本,但法院尚未決定立案。
面臨最近一系列危機,悟本堂常務副總吳威顯得淡定從容。在他看來,悟本堂最近經歷的種種事情,是成長過程中需要付出的必然代價。對于公司和“張老師”(張悟本)的前景,他們仍然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張悟本并沒有真的倒下。
2悟本堂“雄心壯志”
吳威認為,媒體負面報道并非全是壞事,假如張悟本有一天翻案,“效果是花一個億都炒不出來的,他絕對是養生的偉人了。”
據吳威介紹,悟本堂目前處境艱難,公司所有票據均被復印走,財務也被限制。盡管未有任何處理結論,但公司經過權衡,還是決定將剛剛招收培訓的大部分員工遣散。
不過,無論是對張悟本、悟本堂還是養生行業,吳威仍充滿信心。
對于眼下的危機,吳威的最壞打算,就是張悟本被抓坐牢。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著張悟本倒掉,“能關幾年?張老師本人搞養生的,起碼能再活三十年,何況他還可以帶徒弟。”自從5月31日在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中露面之后,張悟本即從公眾視線中消失。在這期節目中,面對記者的質疑,他的回答被認為大失水準。吳威說,他跟張悟本一直保持聯系,張悟本不再露面,緣于媒體對他的“傷害”。公司也感覺他講話太過“直言不諱”,決定不讓他出來。據吳威介紹,張悟本目前在家閉門休息。雖然有委屈,但心態仍很平和。只是由于生性好動,在家里呆得有些悶。經歷過最近的風波之后,吳威將張悟本形容為一個桀驁不馴的“純爺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一直尊其為“張老師”,并聲稱自己就是其食療理論的受益者。
吳威對記者介紹,他們將繼續為張老師尋求發展空間,未來將會拓展海外市場,賺外國人的錢。這是“一定要做的事”。
對于開拓海外市場,吳威稱公司的初步想法是辦海外康復營。他的理想愿景是:利用張悟本這個品牌,把老外請來,呆個100天,教給他們太極拳,進行食療調理,推廣中國養生文化。“每人每月收1萬美金,三個月就是3萬美金,每年能讓1000個外國人來,就會有3000萬美金的收入。”事實上,在張悟本出事之前,悟本堂已經開展了兩期康復營項目,每位病人收費一萬元以上。這也是他們引入張悟本的主要目的。據吳威介紹,他們曾算過,如果只靠咨詢,張悟本就算累死,也掙不了多少錢,而康復營則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對于最近的媒體負面報道,吳威認為不全是壞事。假如張悟本有一天翻案,“是花一個億都炒不出來的,他絕對是養生的偉人了。”吳威說,如果不出事,因為有張悟本這面大旗,公司原本有上市的打算,且“上市也并非終點”。
至于悟本堂的注冊資金為何僅僅為3萬元(吳威本人有10%的股份),吳威的解釋是公司不需要融資。
3張悟本“背靠大樹”
6月17日,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節目錄制現場,出版策劃人賀雄飛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中心主任鄢良首次會面。此前,因為與“養生大師”張悟本的關系,兩人的名字均曾見諸媒體。
這檔以PK形式進行的節目在錄制結束前出現了戲劇性一幕:站在正方立場、認為養生市場太亂急需規范的鄢良,在總結陳詞時說:為避免養生書由“養生“變成“害生”,需要專家審查。“(養生)不能以人的生命為代價”。
反方的賀雄飛則當即揭發:正是鄢良先生最早推出的張悟本……
現場一片嘩然……
這一細節最終未能在節目中播出,但張悟本的“背景”之深,令一位節目的參與者大為感嘆。
張悟本進入“養生”市場,是在2007年,當時,國家有關部門提出發展“中醫治未病”,中醫養生市場由此迎來了春天。
除了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中心主任外,鄢良的另一職務是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主任。據鄢良介紹,2007年,該機構舉行“健康體魄迎奧運”的社區公益活動,普及預防保健知識,需要一個“講師”,中心聘用人員王小雨推薦了張悟本。當時在大家的眼里,張悟本還“什么都不是”。
據媒體報道,此前的張悟本經歷復雜,從北京第三針織廠下崗之后,先后賣過鈣片、搞過傳銷。
由于語言通俗易懂,善于與觀眾互動,加上是免費,張悟本的講座大受歡迎。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雖然有“中醫治未病”的背景,但被稱為“張教授”的張悟本其實并不是醫生,而講課的內容,也主要是如何通過“食療”治病而不是“治未病”。
在社區講座漸成氣候之后,張悟本從2008年開始在具有中國中醫科學院背景的“中研健康之家”坐堂咨詢。但那時找他看病的人并不多,他最初的咨詢費也只有98元。
繼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發現”張悟本之后,多年從事養生行業的唐燕飛也看到了張悟本的價值,并將其邀至其開設的“食醫堂”坐堂;同時,為了充分發掘張悟本的市場潛力,唐燕飛和另一位投資人制作了一檔長達30集的大型節目,取名為《大國醫道》。
在此之前,風生水起的養生市場已經形成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拍節目、上電視、出書、坐堂咨詢,形成互動、良性循環。而貫穿始終的,均有一個類似張悟本的養生明星。
不過,在養生節目泛濫的背景下,《大國醫道》開始未能引起電視臺的興趣,至今只有西部一家電視臺采用。
2009年8月,出版策劃人賀雄飛加入到張悟本的包裝團隊,《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橫空出世,短短幾個月發行了200萬,張悟本火遍全國。但事后的發展證明,也正是因為這本書,張悟本被打回原形。
對于這場危機,吳威說:“現在我們也在等有關部門的結論,如果罰款交不起,我們到國外去干,注冊個美國公司,就罰不著我了。如果罰款能承受,我們就在國內接著干。現在很多人還是給我們打電話,還是希望能見到張悟本。我們沒理由失去信心……張悟本不能干了,我們看‘李悟本’能不能。”
>>延伸閱讀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電視無疑成為張悟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平臺。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9年7月中旬,北京電視臺“城市”欄目就以張悟本講養生為中心,將他從社區移至了熒屏,當時張悟本的身份是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員”。
除了“城市”欄目,張悟本還上了北京電視臺“天天悅讀匯”、“身邊”、“快樂健身一籮筐”、“七日”、“魅力科學”等多檔節目。
今年2月,在新書大賣之際,張悟本走出北京,先后三次做客湖南衛視的脫口秀節目“百科全說”,隨即創造了湖南臺史上同時段第三收視率。
張悟本的身份也漸漸升級,由“養生專家”、“首席專家”到“衛生部高級營養師”、“國家首批高級營養師”,再到“京城最貴中醫”、“中醫食療第一人”。2個月后,張悟本再次登陸央視。
5月下旬,媒體開始披露張悟本履歷造假,張悟本和悟本堂再次受到廣泛關注,隨后悟本堂被拆遷。記者注意到,在張悟本被媒體“圍剿”之后,上述節目大都從各媒體網站上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