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1—6月,張家港口岸共多港分卸進口鐵礦、煤和大豆大宗散貨54批次,重量255.4萬噸,價值8.5億美元。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深度挖掘多港分卸鑒定模式的聯動優勢,在舟山港、北侖港、日照港、連云港、黃島港、上海港等港口減載貨物125.4萬噸。
今年以來,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圍繞江蘇檢驗檢疫局“打造五區鑄強局”的要求,大力開展“檢港同行”活動,創先爭優,比拼績效,全面提升了口岸多港分卸鑒定服務水平。一是創新檢驗監管模式。積極引入風險分析、誠信評估等先進理念,運用電子信息化手段,探索監管思路,創新多港協作分類管理模式,簡化鐵礦和煤中間水尺程序,將進口大豆的計重方式由兩港分別水尺計重改為統一在張家港作料斗秤計重,上半年共為企業節省162小時,創效411萬元。二是建立常態聯絡機制。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多次奔赴上述口岸局進行工作技術調研,和各口岸局簽訂協作備忘錄,共同營造“互惠、互補、共贏”的合作局面,促進區域聯運發展。三是培育健康有序的檢驗環境。通過廣泛宣傳政策法規、積極倡導誠信建設,引導企業自我管理、自我規范,使企業在享受監管便利的同時,主動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加強檢驗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守法意識和自律意識,形成健康、有序、和諧的檢驗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