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伴隨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李頤黎研究員主講的題為《載人航天器的發展與應用》的講座,北京檢驗檢疫局2011年度科技周活動悄然拉開帷幕。沒有大型的開幕儀式,沒有領導講話,此次科技周活動突出以"實"為主。
以講座促創新。《載人航天器的發展與應用》和《物聯網、云計算應用發展》兩場具有科普性質的世界前沿科技講座為北京檢驗檢疫局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使全局干部職工提高了運用前沿技術解決檢驗檢疫工作難題的意識,全面提升了大家的科技創新意識。
以展示促交流。在北京檢驗檢疫局綜合實驗樓二樓大廳,只見獲得的北京市2009年度科學技術獎4個三等獎、23個本局科技進步獎的科研成果以及2012年擬開展研究的16個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在科研成果展板上一一展現,吸引了檢驗檢疫人員駐足。科技周期間,該局還制作了精美的《北京檢驗檢疫局十一五科技工作畫冊》,緊扣"展現北京檢驗檢疫局科研人員風采,展示科技成果"的主線,采用圖片和統計圖表的形式生動展現了"十一五"期間"科技興檢"取得的豐碩成果。《北京檢驗檢疫局2010年科技發展報告》也在此期間在全局范圍內印發。
成果展板和科技材料集中反映了科技工作人員"勇于創新、開拓奮進"的精神風貌,營造了良好的科技氛圍。
以鑒定促研究。活動期間,該局集中鑒定了《中美質檢合作政策框架研究》、《HIV亞型快速檢測基因芯片的研究》、《日本神戶牛肉真實性識別技術的研究》、《納米磁珠分子標記技術檢測三種葡萄類病毒》、《食源性病原菌分子馬達檢測方法研究及檢測裝置研制》、《歐盟PoHS指令限制的小家電中多種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的研究》等涉及衛生檢疫、動物檢疫、植物檢疫、食品檢驗、管理、輕紡、機電等專業領域的16個科研項目,這些科技成果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有些項目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于提高檢驗檢疫執法把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北京檢驗檢疫局科技處處長張瑞宏介紹,科技周期間,該局組織審定了《小型家用電器中全氟辛酸及其鹽類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等5項化礦金專業檢疫行業標準,保障了第一時間將取得的先進科技成果在檢驗檢疫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通過提前發布課題鑒定通知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旁聽鑒定會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了科技人員的視野,在與專家的討論中激發了科技火花,促進了學術研究及交流。
以規劃促發展。以"構建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檢驗檢疫科技創新體系"為目標的《北京檢驗檢疫局"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描繪了該局未來5年的科技發展藍圖,科技周期間,被印制成冊,發放到每個檢驗檢疫人員手中,進一步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熱情。
為深入實施"科技興檢"、"人才強檢"戰略,按照"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和建設"法治質檢、科技質檢、和諧質檢"的總體要求,近年來,北京檢驗檢疫局通過科技周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人人參與科技創新的氛圍,牢固樹立了"抓科技就是抓根本、抓創新就是抓長遠"的觀念,有力保障了北京檢驗檢疫事業的科學發展。
(北京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