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圣元奶粉疑致女嬰性早熟”的報道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一邊是消費者的質疑,一邊是生產商的辯解,經過媒體的匯總放大后,對陣于社會輿論的聚光燈下。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支撐,女嬰家長的懷疑只是一種感情的判斷;由于身份位置的特殊性,圣元公司的辯解也不足以自證清白。究竟是圣元奶粉存在問題,還是性早熟背后另有原因,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武漢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金潤銘教授。金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和中華醫學會遺傳學會的委員,在兒科內分泌領域造詣突出。
嬰幼兒奶粉是否會導致性早熟?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顯示食用嬰幼兒奶粉導致性早熟,并且嬰幼兒奶粉中不可能添加激素從而導致嬰幼兒性早熟,如果嬰幼兒奶粉添加激素會導致性早熟的話,豈不全國成千上萬的嬰兒都會出現性早熟現象,沒有一個企業會愚蠢到這種地步,這對于企業而言等于自取滅亡。目前報道的個別嬰兒因食用圣元奶粉造成性早熟應純屬碰巧而已,建議這些嬰幼兒應馬上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從而做出正確判斷,因為影響性早熟的原因很多。國人有了三聚氰胺的慘痛教訓,食品安全問題牽動國人脆弱的神經,使得國人開始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盲目擴大化,開始懷疑一切,這是一種不責任的亂搞,要科學對待。
何為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種以性成熟提前出現為特征的性發育異常。主要表現為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出現了第二性征,如乳房發育,外生殖器發育等。在男女兒童中,性早熟的發生率大約為0.6%,其中女性多于男性。
母乳中是否含有雌激素?
雌激素是性激素的一種,由卵巢和胎盤產生,腎上腺皮質也產生少數雌激素。正常母乳中少量存在,純屬正常現象,對正常嬰兒不會有影響。
卵巢開始分泌雌激素,以促進陰道、子宮、輸卵管和卵巢本身的發育,產生月經,還能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的發育,如促進體態豐滿、乳房發育等。
影響性早熟的病因有哪些?
性早熟可分為真性(中樞性)和假性(外周性)兩類。由于性發育與多種因素有關,因此性早熟的病因也很多。
一、 真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患兒除有第二性征的發育外,還有卵巢或睪丸等性腺器官的發育,可分如下幾種情況:
1. 體質性(特發性)性早熟,是女性性早熟最多見的病因,約占80%以上。由于下丘腦對性激素的負反饋的敏感性下降,使促性腺素釋放激素過早分泌所致。
2. 疾病繼發性性早熟 :
a) 多見于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下丘腦腫瘤或囊腫,感染,腦部外傷、手術后放療或化療的損傷,腦積水等發育異常。
b) 其他疾病原因,如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c) “光照過度”(如夜間開燈睡覺),是誘發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光線會影響大腦中內分泌器官的正常工作,從而影響機體時間生物效應,尤其是調控性發育功能的周期性活動。
二、 假性(外周性)性早熟:有第二性征發育,有性激素水平升高,但無性腺的發育。
1. 內源性疾病因素:卵巢或睪丸等性腺器官的腫瘤、腎上腺疾病等;
2. 外源性因素:含激素的藥物、食物和化妝品等
* 含雌激素的藥物,如避孕藥等;
* 濫服滋補品或藥膳而引起孩子內分泌環境的改變
* 快速促熟的禽類特別是禽頸或反季節蔬菜水果,易使其攝入較多殘存的促熟劑
* 接觸成人豐乳產品或某些化妝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