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初秋乍寒。“金九銀十”一度是樓市暖秋,如今卻和天氣一樣,冷清襲來。老百姓是持幣觀望?還是無幣望梅止渴?半價售樓是銷售策劃,還是炒作鬧劇?房產商和購房者誰能hold贏房價拉鋸戰?政府調控和樓市捂盤,誰更挺得住?中新網財經中心“金九銀十 漲跌觀察”系列報道,將嘗試撥開樓市謎團,剖析房價降勢真偽,讓你在“金九銀十”打好“貨幣保衛戰”!
中新網9月26日電(房產頻道 秦辰)樓市的“金九銀十”并未如期而至,反而讓地產商們感覺到了絲絲寒意。隨著政府調控措施的不斷深化、保障房建設的不斷開工以及市場的 “看跌”心理,樓市恐將提前迎來寒冬。盡管目前主要城市商品住房價格尚未作出明顯調整,降價幅度也遠低于購房者預期,但從近期房地產“大腕”們的最新信息來看,依舊能略窺一二。觀市場動態、析企業言行,中新網房產頻道欲從中發現蛛絲馬跡,助您打贏“十一錢袋保衛戰”。
市場凍結 所謂“金九銀十”或為商家喙頭
“金九銀十”似乎已成為多年來樓市不變的規律。由于房地產項目多在這一期間內陸續封頂,天氣宜人又利于出行看房,加之開發商在此期間的廣告投入較大,炒做與跟風現象嚴重,所以近年來九、十月份的樓市成交量會有所增加,房價也隨之被抬高。
然而,業內普遍預測今年房價迎來拐點,“金九銀十”或將不復存在。首開股份董秘王怡表示:開發商銷售壓力都很大,今年肯定不會出現“金九銀十”了
此前,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表示:因為保障房巨大的影響,房價還沒有降到位,今年不降,兩、三年以后還得降,而且限購政策在兩三年內是不會取消的,否則房價報復性反彈將很難壓住。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從停漲的城市數量、漲跌幅等指標來看,大中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趨勢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樓市已經到了停漲的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比上月增加了15個。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中秋節假期頭兩天,全市新建商品房網簽總量為222套,與去年同期成交量相比下跌了45%。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易憲容則認為:“金九銀十”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概念,買房子不存在季節性。他說:“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欺騙老百姓,然后制造一些概念,讓大家拼命涌向房地產市場,其實買房子沒有季節性的,弄個‘金九銀十’,那時候房價快速飆升,然后把大家蜂擁而至房地產市場,制造了一個‘金九銀十’的概念,其實沒有意義。”
顯然,就目前冷清的房地產市場來看,房價只有實現實質性下降,才有可能打破民眾強烈的觀望情緒,迎來真正的“金九銀十”。
萬科存貨同比漲幅超50% 或已悄然降價
截至9月12日,北京市的可售期房住宅和未簽約現房住宅的庫存總量已經突破11萬套大關,達到11.22萬套。如果按照9月上旬北京市商品房住宅簽約1459套計算,目前北京市的11.2萬套庫存消耗需要超過25個月。
同時,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情況也非常低迷,若后續市場持續疲軟,則住宅庫存至少要用18個月才能消化完。而深圳的樓市庫存也攀升至高位,按照9月份以來的成交速度,消化這些庫存則需要13個月。北京聯達四方經紀公司董事長楊少鋒預言“中國樓市將進入血腥肉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