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液還原是行業慣例
6000元的評估報告中鑒定的原來并非原湯,而是濃縮湯料。對于外界的普遍質疑,味千拉面發布公告回應稱,味千湯料是通過熬制工藝生成了高品質的味千湯料濃縮液,隨后配送到餐廳通過一定的比例還原成味千白湯。
“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保證了餐廳向顧客提供每一碗湯料口感一致,品質可控,這也是國際上連鎖餐飲企業流行的做法。”味千拉面還鄭重聲明,其所用湯料并非粉劑勾兌,而是實實在在的豬大骨原材料通過日本的先進生產工藝和專業的設備熬制而成,所有原料都通過嚴格驗收程序控制。
“我們的原料實際上就是還原的濃縮豬骨湯,”浩雄進一步解釋說,“因為豬骨湯不可能在餐廳現場現熬,這樣很不方便,所以味千拉面把豬骨湯的水分蒸發掉,再到消費者就餐的餐廳里還原,對于快餐業來說,國際上的做法都是這樣,不存在勾兌的情況。”
如果濃縮液還原是業內流行慣例,如何還原以及還原比例多少就成了問題所在。
但當記者問起味千拉面具體的湯料濃縮還原比例是如何計算的,浩雄坦陳,此前他們的計算有一定錯誤,現在不便公布,具體的數量以后會進一步公布,因為數量也是2006年計算的了,味千拉面還要重新核定一下。
“這個事件的關鍵在于在初級合成時的原料和添加成分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在還原地是否按照企業標準勾兌、添加。”中國烹飪協會一位不愿署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將原料汁濃縮成粉或濃汁狀態輸送到門店按比例稀釋,是國際化快餐的共同做法,涉及標準和技術及濃縮、運輸、還原等整套系統,甚至包括設備、溫度、運輸工具等。
誰是骨湯原料供應商?
與6000元宣傳材料的獲取費相比,味千中國作為一家日本小型拉面企業在華的區域總代理,它所付出的技術使用費更是一項“低成本”投入。
據浩雄介紹,味千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內地、香港、澳門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他們是買了味千日本總部在中國的永久經營權,屬于加盟性質,每年要付一定的加盟費。
本報記者在其年報中發現,味千中國于2006年4月6日在英屬開曼群島注冊成立,2010年的營業額達到26.81億港元,相比于2009年19.9億港元的營業額,增長35%,給日方的特許費和技術使用費2267萬港元,只占營業額的0.85%。
也許低成本的加盟費用增加了味千中國迅速擴張的空間。2001年3月,味千拉面在上海開店,正式進入內地市場。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味千拉面共擁有連鎖餐廳508家,覆蓋全國27個省份及自治區共約86個城市,其中上海地區有111家,北京地區有30家,深圳市有36家,香港有5家,臺灣有2家。
2007年3月,味千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并以內地為主營業務基地的快速休閑連鎖餐廳經營商。早在2008年,味千拉面的市值已超過140億港元。
然而,隨著事件的發展,對于味千拉面骨湯原料的供應商是誰,浩雄仍不愿意正面回答。他只是告訴本報記者,味千拉面的供應商原先在日本,現在已經搬到中國生產了,味千拉面(中國)在創辦初期的時候,骨湯原料主要是日本在供應,因為在中國發展很快,規模在逐漸擴大,公司要求日本總部的原料供應放在中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