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廣州研究員在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對本地市面過百個乳制品進行分析,大部分均檢出苯甲酸,其中普通奶粉和嬰幼兒奶粉檢出率均超八成。據悉,苯甲酸是食品中最常用的防腐劑,超標可能會導致腹瀉和過敏,或者導致肝腎臟的慢性損害。(2月20日廣州日報)
08年12期《標準生活》之開篇《生活離不開標準》,揭示了人們日常生活與標準化工作之間的關系,“生活離不開標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安全生活離不開標準,二是科學生活離不開標準。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是我們多年來舉目關注、經久不息的焦點問題,假冒偽劣食品和非法添加劑、過量添加劑食品,給13億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甚至是懸于頭頂的恐懼。
三聚氰胺的陰影在人們的心頭還未散去,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陷入“結石門”,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權威說法,有關方面只是敷衍公眾:2008年9月14日前生產的多美滋配方奶粉,經國家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全部未檢出三聚氰胺。那么,食用多美滋配方奶粉的百名嬰幼兒,所患結石病癥,究竟與多美滋配方奶粉有沒有關系?及時多美滋配方奶粉未檢出三聚氰胺,但是會不會其中有其他配方造成嬰幼兒結石?多美滋配方奶粉中究竟有哪些配方?這些配方的添加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如果沒有國家標準,那么是否符合國際標準?
廣州日報2月20日報道,從2月18日起,廣州市衛生局陸續收到11宗吃豬內臟引起的腹痛腹瀉報告,共有46人中招。經初步確認,是瘦肉精引發的食物中毒!瘦肉精是什么東西?是不是合法添加劑?如果是合法添加劑,那么國家標準是多少?我國養豬業飼料中的瘦肉精添加狀況怎樣?一直沒有得到國家權威部門的科學嚴謹的結論。瘦肉精添加劑有害,早就聽說了,我國養豬業也大量使用瘦肉精,但是沒有相關管理部門出來順藤摸瓜,進行信息收集,并進行甄別處理。
今天關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新聞似乎扎堆,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新聞更加引人注目,原因之一是全國人民又將必須補上化學知識新的一課:有關“苯甲酸”的知識,原因之二是苯甲酸的檢測結果究竟被悶了多久?因為據報道,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戚平等研究人員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間從廣州市面購買了142份乳制品,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其中有109份檢出了苯甲酸,其含量從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檢出率,分別高達87.1%和85.7%,結果還是在《財經》雜志“網絡版”中刊登出來的。
戚平等研究人員的檢測結果,為什么沒有及時在平面媒體刊登出來?為什么沒有引起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重視?“民以食為天”,是幾千年來世世代代掛在人們嘴上、懸在人們心上的口頭禪,食品安全,和生產安全一樣,都是一旦發現苗頭就必須救急如救火的事情,都是必須防患于未然、解決與萌芽狀態的要求,人們失望的是,早有國標《含乳飲料》(GB/T21732-2008)“苯甲酸的指標不能超過標準0.03毫克/千克”,而在2008年以前,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國家標準還是空白,而今科研人員檢測出幾百倍乃至幾千倍含量的苯甲酸,不知道國家食品安全管理對此關注還要缺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