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國奶業出現波動,直接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則是奶業各個環節存在問題的集中表現:
一是養殖方式較為落后,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我國戶養奶牛規模小,20頭以上規模養殖僅占29%,良種覆蓋率只有44%,平均單產3.9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0%,原料奶質量亟待提高。
二是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奶農合作組織發育滯后,加之鮮奶不宜儲存,奶站管理混亂,存在壓級壓價、強買強賣、克扣奶農等不法行為,奶農沒有話語權。
三是乳品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范。全國乳品加工企業已達1600多家,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嚴重過剩,開工率只有60%。企業為搶占市場,捆綁銷售,低價傾銷。
四是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液態奶標識制度不落實。原料奶質量標準、液態奶加工工藝及產品標準不完善,復原乳標識制度未得到嚴格執行。
五是消費群體培育滯后,市場開拓不力。對牛奶營養知識的宣傳和產品推廣工作力度不夠,加之受飲食結構、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乳品現實需求與潛在市場需求有較大差距。(中國奶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