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些綜合性的商場、超市里面多了一塊“兒童游樂天地”,對兒童來說,可選擇的文娛活動不多,室內兒童游樂園又是供兒童游玩、健身、教育于一體的公共娛樂場所,所以自然也成為多數家庭首選。
今年兒童節前夕,筆者對孩子兒童游樂場所現狀進行了調查,但它的服務質量實在令人堪憂。調查發現,這些室內游樂場所普遍存在不環保、不衛生、不安全、不誠信等問題。
環保問題惹爭議
有些商場內的兒童游樂中心通風設施不完善,離美食場所近,造成空氣混濁。筆者走訪了北京豐臺區南四環一家世紀家家福超市,整個超市共有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兒童樂園設在最高的二層上,該層全是餐飲場所,不僅聲音嘈雜,就那油煙味兒就讓常人難以忍受。由于室內比較密閉,油煙味兒自然也就傳到了兒童游樂中心。
一位帶外孫女來玩的阮姥姥告訴筆者:“孩子見到玩的地方不愿意走,家里又放不下這樣的玩具,遠的地方我也去不了,你說附近哪里還有孩子可以玩的地方?”筆者啞口無言。阮姥姥接著說:“這里不單味道大就連餐廳里的聲音都聽得很清楚.”
衛生情況不樂觀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孩子蹦、跳、跑等動作免不了出汗,汗液流到游樂設施上面,既不衛生,又不安全,容易滑倒。筆者走訪了幾家室內游樂場所發現多數兒童游樂場所“衛生門檻”很低,許多游樂場對入場兒童無需雙手消毒、無需測體溫,只有一道禁令:禁止穿鞋。一個孩子由一個家長陪同入場,入場前按要求將鞋子脫掉、擺放在游樂區外面。部分收費兒童樂園等場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未做到定期對設施進行清洗和消毒,器材上面有污物,甚至有致病菌,成為痢疾、流感病毒傳播的高發區。“你們多久消毒一次?”面對筆者的提問銀泰百貨的兒童游樂園商家說:“我們是每天晚上進行消毒,里面的玩具都會定期清洗。絕對衛生!”“衛生問題我們家長心里也沒譜,孩子每次玩后襪子就變黑了。陪他去海洋球里玩,會不時看到食物殘渣和頭發絲。”市民張先生表示無奈。筆者了解到,目前商場內兒童樂園的衛生和消毒工作一般都靠商家自查,并沒有可參考的相關標準,也極少有監管部門進行檢查。商場并不負責兒童樂
園的安全和衛生檢查,只是在消防方面對兒童樂園會有要求。
安全隱患勿忽視
還有的收費場所兒童活動設施未能做到定期維修檢查,存在器材破損現象,孩子被磕碰現象時有發生。
在一家小型兒童游樂場所發現有一小區域正在重新裝修,卻并沒有停止營業。工人就在一旁鏟沙子。筆者看到此景很驚訝,詢問商家:“這一邊裝修一邊營業,沙子不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影響嗎?”商家回應道:“不會的,我們這是純沙子,沒有土。馬上就改成決明子了,更衛生、更安心。”然而,跟真正的沙子比較,決明子非常難以處理,因為決明子不小心進入耳朵或者鼻子里的時候會跟人體的分泌物粘到一起,不僅會引起充血、鼻塞等問題,如果遇到活的種子,還會在鼻腔或者耳道的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吸收膨脹甚至發芽。
“施工地離游樂場所這么近不會碰到孩子嗎?”筆者又提出疑問。商家說:“這個您不用擔心了,我們游樂場的出口在另一邊,裝修區域不會造成影響的。”然而,真相是那個區域是進游樂場的必經之路。
其實,大型滑梯、充氣城堡、蹦床等兒童游樂場處處存在安全隱患。北京市朝陽區質監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相關規定,質監部門只負責對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監管,而室內外游樂設施衛生問題不屬于質監部門的監管范圍。
家長維權很被動
室內兒童樂園的設施和游玩區域也經常因裝修、商場倒閉等原因關閉,再加之兒童樂園的管理規定也經常擅自變動,消費者在維權方面非常被動。筆者了解到,北京市豐臺區南苑某大型商場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布倒閉,之前家長們在該商場試運營期間從游樂場里面辦的年卡、季卡、月卡都作廢了。
鄰居鄭女士家住附近,此前經常帶著女兒去該游樂場玩,辦了一張年卡,可是后來商場關門,雖然商場及游樂場貼了告示通知了顧客,但退卡時間短只給了7天時間,很多人沒有及時發現,無從維權,因此不了了之。
鄭女士略帶遺憾:“事實上,我們家長在這種情況下維權十分被動。其一,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其二,合同中存在多項霸王條款。我們根本無能為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場市場部管理人員說:“監管部門對于餐飲要求嚴苛,但對兒童游樂場所沒有硬性規定。我們招商的門檻不是太高,只要承諾遵守市場內部管理規定就可以。”